[发明专利]一种微型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9530.6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3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赵明;靳昊鑫;庞斌;陈松;曹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5K7/02;H05K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正华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1 | 代理人: | 傅晓 |
地址: | 62170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连接器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第二插接件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插接件,第一插接件的上方设置有第四插接件,第一插接件通过刚柔结合板与第二插接件和第三插接件连接,且第二插接件与刚柔结合板的硬性线路板连接、第三插接件与刚柔结合板的软性线路板连接,刚柔结合板成U形结构绕过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之间的机箱;第一插接件与第四插接件的方向相反,第二插接件和第三插接件的方向相反。本方案用于在电器元件内实现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软性线路板和硬性线路板叠在一起结合形成刚柔结合板,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同时能穿过狭窄的通道,不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有基带线的电子产品不仅壳体高,由于通过灌胶进行加工,加上连接导线之间的折弯半径,产品整体的高度会增加很多。传统的线缆产品所占空间大,重量大,线束不整洁,装配困难,检修和维修困难,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满足部件在狭小空间穿过使用的微型连接器组件。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微型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第二插接件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插接件,第一插接件的上方设置有第四插接件,第一插接件通过刚柔结合板与第二插接件和第三插接件连接,且第二插接件与刚柔结合板的硬性线路板连接、第三插接件与刚柔结合板的软性线路板连接,刚柔结合板成U形结构绕过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之间的机箱;第三插接件与机箱上设置的第五插接件插接,第四插接件与机箱上设置的第六插接件插接,且第五插接件和第六插接件分别设置在机箱的两端;第三插接件与第一插接件通过软性线路板连接;第一插接件与第四插接件的方向相反,第二插接件和第三插接件的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用于在电器元件内实现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软性线路板和硬性线路板叠在一起结合形成刚柔结合板,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同时能穿过狭窄的通道,不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使用。刚柔结合板能根据走线需要弯成不同的形状,并能保持,避免了使用其他导线走线的复杂性。多个插接件之间通过同一根刚柔结合板连接,既实现了信号内部传输也实现了信号的外部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微型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微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第一插接件和第四插接件的结构图。
图4为第一插接件和第四插接件的剖视图。
图5为第二插接件和第三插接件的剖视图。
其中,1、第四插接件,2、第五插接件,3、第一插接件,4、硬性线路板,5、第六插接件,6、第三插接件,7、第二插接件,8、软性线路板,9、防呆凸台,10、第四卡箍,11、第四插接端,12、第四导柱,13、第四浮动套,14、第一卡箍,15、第一壳体,16、卡扣,17、第一浮动套,18、固定柱,19、第四接触块,20、第四导针,21、第一接触板,22、第一导针,23、第一导筒,24、插接孔,25、第一导柱,26、第二插接腔,27、第二接触块,28、第二导针,29、第三接触块,30、第三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9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