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转杯包芯纺纱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3476.2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1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夏治刚;徐傲;缪莹;李飞;唐建东;付孝军;卫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4/08 | 分类号: | D01H4/08;D01H4/38;D01H4/30;D02G3/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纤须条 完全 长丝 转杯包芯 纺纱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转杯包芯纺纱方法及装置,通过对传统转杯纺纱装置进行改进,将芯丝喂入机构的芯丝输出端与外包短纤喂入机构的梳纤通道连接,使长丝直接喂入梳纤通道,与其中的外包短纤充分混合,实现外包短纤全方位包覆长丝,形成包芯纱的基本形态;外包短纤和长丝以包芯纱的基本形态进入纺纱转杯后,经回转加捻复合形成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包芯纱。本发明加强了长丝与外包短纤之间的抱合力,生产的包芯纱的包覆效果较好,无漏芯现象,包芯纱的综合织造性能得到提升,满足人们对服饰面料的多种要求。本发明在实际生产中只需对现有转杯纺装置进行简单改造,改造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商业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转杯包芯纺纱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材料领域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服饰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纺纱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纺纱方法也是不断的推陈出新,如转杯纺、空心锭差捻包缠纺、环锭包芯纺、赛络纺和赛络菲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提高了成纱品质和效率,短纤与长丝包芯复合纱的生产方法日趋成熟。其中,转杯包芯纺纱技术具有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纺纱工序短的生产特点;同时,转杯纺纱技术的原料适应性很强,短纤组分只要是适用于常规转杯纺纱的原料都可以应用于转杯纺纱;而长丝组分则可以是普通长丝、弹力丝,也可以是非常规的玻璃长丝、金属丝等,这就导致了转杯包芯纱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然而,现有的转杯包芯纺纱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缺陷,包括强力低、连续长丝不会被加捻,且因为转杯包芯纱外层短纤抱合力不足,无法将芯纱包紧,存在漏芯纱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转杯包芯纺纱在工厂大规模使用生产。
中国发明专利(公布号为CN 110144660A)公开了一种转杯纺长丝与短纤维包芯纱和包覆纱生产装置及其工艺,将长丝通过多组导丝器、长丝通道后经隔离盘进入转杯中;短纤则通过短纤通道,经隔离盘进入转杯中,在转杯内并合凝聚初步加捻之后与长丝复合成纱,最后经纱线出口和引纱罗拉由纱筒卷绕成纱;此种方法可生产张力较大的包芯纱、张力较小的包覆纱;并可通过控制长丝张力生产不同长丝包覆效果的包覆纱,具有复合成纱效率高、张力可较大范围内调控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将长丝与短纤是通过不同通道喂入到转杯中,且短纤初步加捻后再与长丝复合,使得短纤难以将长丝很好的包裹起来,在最终的成纱情况中,短纤仍无法将长丝芯纱包紧。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转杯包芯纺纱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转杯包芯纺纱方法及装置,通过对传统的转杯纺纱装置进行改进,使长丝在进入纺纱转杯之前与外包短纤充分混合,实现短纤包覆长丝进入纺纱转杯中,被短纤包裹的长丝回转加捻复合形成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包芯纱。该方法不仅加强长丝与外包短纤之间的抱合力,使得成纱性能有较大的提高;且生产的包芯纱的包覆效果较好,无漏芯现象,其综合织造性能得到提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转杯包芯纺纱方法及装置;其中,一种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转杯包芯纺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处理的外包纤维通过外包短纤喂入机构分解为单纤维状态的外包短纤,并输送至梳纤通道;同时将作为芯层的长丝通过芯丝喂入机构喂入所述梳纤通道中,与所述梳纤通道中的所述外包短纤混合;
S2、在所述梳纤通道中,将所述外包短纤包覆于所述长丝表面形成包芯纱初始形态,一起喂入转杯包芯纺纱机构;
S3、所述包芯纱初始形态在所述转杯包芯纺纱机构中形成凝聚须条,并在回转加捻后形成所述短纤须条完全包覆长丝的包芯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喂入所述梳纤通道的所述长丝的数量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使得所述长丝与长丝之间夹持部分所述外包短纤后再喂入所述转杯包芯纺纱机构,增加所述长丝与所述外包短纤之间的抱合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3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性砂包砂多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亚硫酸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