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鸡CA13基因表达的shRNA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00176.2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1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兰;孙研研;石雷;李云雷;麻慧;袁经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67;C12N15/64;C12N15/70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刘巍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ca13 基因 表达 shrna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鸡CA13基因表达的shRNA,所述shRNA为以下CA38、CA39、CA40中的任意一条,每一条shRNA分子包括正义链和反义链;其中,CA38‑a正义链和CA38‑b反义链分别具有序列表SEQ ID NO:1的碱基序列和序列表SEQ ID NO:2碱基序列,CA39‑a正义链和CA39‑b反义链分别具有序列表SEQ ID NO:3碱基序列和序列表SEQ ID NO:4碱基序列,CA40‑a正义链和CA40‑b反义链分别具有序列表SEQ ID NO:5碱基序列和序列表SEQ ID NO:6碱基序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三种shRNA可有效抑制鸡CA13基因的表达量,在基因水平的抑制效率分别为36%、38%和4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抑制鸡CA13基因表达的shRNA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是红细胞中将CO2快速转变成HCO3-的催化因子,该酶首先在牛红细胞中发现,随后人们陆续从动物、植物、古细菌和真细菌中鉴定出不同的碳酸酐酶,截至目前,发现该酶是拥有16种亚型的含锌金属蛋白质家族,这些亚型均能在不同水平上、可逆性催化CO2进行水合反应,对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碳酸酐酶编码基因存在于哺乳动物大多数重要组织和细胞中,如胃肠道、附睾、肾脏、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虽然碳酸酐酶催化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生理反应,但是其底物CO2,以及产物HCO3-和H+却与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活动关系密切,如呼吸过程中代谢组织与肺之间CO2/HCO3-的转运,pH与CO2浓度之间的平衡,组织器官中电解质的分泌,骨质疏松症、青光眼等疾病;已知碳酸酐酶参与家禽蛋壳的矿化过程,但目前对其编码基因CA13的相关功能仍鲜有报道;
RNAi干扰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设计靶向目的基因mRNA的干扰片段,可以抑制其表达,进而通过细胞表型或其他相关基因的变化,推测基因的功能,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是可以克隆到表达载体并表达短的干扰RNA(siRNA,19-21个核苷酸的双链RNA)的DNA分子,包括两个短反向重复序列,中间由一茎环(loop)序列分隔的,由polIII启动子控制,随后再连上5-6个T碱基作为RNA聚合酶III的转录终止子。通过载体将“短干涉RNA”输送入细胞或活体组织中,被细胞机制切割成siRNA,由siRNA发挥作用达到沉默靶基因表达的作用;慢病毒以其较低的转染条件(可转染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和较高的转染效率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的研究中。
随着RNA干扰技术的深入发展,将设计合成的shRNA构建到慢病毒表达系统,进而感染特定的靶细胞,引起特异性沉默相关基因表达,已经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靶向基因治疗的有效途径;shRNA慢病毒表达系统有效克服了以往人工合成的siRNA转染效率低、持续时间短等不足,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在原代细胞及家禽体内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抑制鸡CA13基因表达的shRNA及其应用,该shRNA干扰序列可以有效降低鸡CA13基因的表达量,对于鸡CA13基因的功能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抑制鸡CA13基因表达的shRNA,所述shRNA为以下CA38、CA39、CA40中的任意一条,每一条shRNA分子包括正义链和反义链;
CA38-a正义链:
5’-CCGGGCCAGTCACCTATTGACATCACTCGAGTGATGTCAATAGGTGACTGGCTTTTTG-3’,其具有序列表SEQ ID NO:1碱基序列;
CA38-b反义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0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