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卷升机升降原理驱动的松塔采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02451.4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8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扬威;陈家齐;张铂轩;李健;李兴东;张东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24 | 分类号: | A01D46/24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王大为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卷升机 升降 原理 驱动 松塔 采摘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卷升机升降原理驱动的松塔采摘装置,涉及大高度果实采摘的技术领域,解决了松果采摘不便,人工采摘过程有极大的危险性,采摘过程中,工人极有可能从树上摔下,造成受伤的问题,包括:箱体、升降装置、手爪、连接装置、转轴和滚珠丝杠,箱体内安装有升降装置和手爪,连接装置和箱体的内壁连接,滚珠丝杠安装在连接装置上,转轴安装在连接装置上,通过驱动转轴转动使升降装置抓握树枝,通过驱动手爪抓握树干,本发明采用卷升机构,相比于传统的气动、液压式采摘装置,大大减轻了装置的整体质量,且降低了其结构的复杂性,该装置具有较小的质量和体积更加有利于在原始森林,林间距离小的环境中使用,能很好的适应小型化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高度果实采摘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卷升机升降原理驱动的松塔采摘装置。
背景技术
松果是松柏目松科植物的果实,果实成熟后内部的种子即为松子。松果样子像峰塔。长约6到10厘米,宽约3厘米。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为此人们会采摘松果加以利用。
松塔的提取物种类较多,主要有多糖、多酚、萜类、黄酮等化合物,其中多糖化合物因其具有多种活性价值而被广泛研究。
但松塔存在于三十年的红松上,此时红松高度约为二十米左右,而松塔长在红松的顶端,对采摘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现有的采摘多为人工采摘,用杆子将松塔打下来。此过程有极大的危险性,采摘过程中,工人极有可能从树上摔下,造成受伤。
现阶段虽有一些技术手段来辅助采摘,但大多均只能在林木间距较大的林区使用,而红松的生长条件多为东北野生林区,树木茂密,林木间距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卷升机升降原理驱动的松塔采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卷升机升降原理驱动的松塔采摘装置,其中,包括:箱体1、升降装置2、手爪3、连接装置4、转轴5、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直流电机8和滚珠丝杠10,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所述升降装置2和所述手爪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直流电机8均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连接装置4和箱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滚珠丝杠10安装在所述连接装置4上,所述转轴5安装在所述连接装置4上,通过所述直流电机8驱动所述转轴5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升降装置2抓握树枝,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手爪3抓握树干;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圆块201、转盘203、钢丝绳204和金属丝205,所述圆块201上设有与所述钢丝绳204相匹配的穿入孔,所述钢丝绳204穿入多个所述圆块201的穿入孔内,钢丝绳204的一端和所述滚珠丝杠10连接,钢丝绳204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结构以避免多个所述圆块201从所述钢丝绳204上滑落,穿入多个所述圆块201的所述钢丝绳204设于所述转盘203内并绕所述转轴5缠绕设置,所述转盘203上设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直管管路,所述钢丝绳204的另一端可操作地沿直管管路向外界延伸,直管管路的开口处穿入有多根所述金属丝205,每一根金属丝205的一端和位于钢丝绳端部的圆块201连接,每一根金属丝205的另一端和一个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所述滚珠丝杠10拉紧所述钢丝绳204,通过多根所述金属丝205调节钢丝绳204的延伸方向并缠绕树枝。
上述的利用卷升机升降原理驱动的松塔采摘装置,其中,还包括:滑轮9,所述滑轮9安装在所述连接装置4上,所述连接装置4上设有过线孔,所述钢丝绳204绕在所述滑轮9上并穿入所述过线孔。
上述的利用卷升机升降原理驱动的松塔采摘装置,其中,还包括:齿轮组6和直角换向器7,所述直角换向器7和直流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角换向器7安装在所述连接装置4上,直角换向器7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齿轮组6驱动所述转轴5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24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