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绳自控缓冲防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10117.3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6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施琦;王炬成;马晓平;孔慧敏;李秀;蔡建林;张子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35/04 | 分类号: | A62B3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2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自控 缓冲 防护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绳自控缓冲防护装置,包括缓冲制动机构、拉力检测机构和安全绳,缓冲制动机构包括导向主体、固定杆、拉杆、连接件、一级锁紧制动夹具、阻尼器、第一弹性元件和二级锁紧制动夹具,安全绳穿过与固定杆连接的导向主体由其导向,一级锁紧制动夹具的夹头位于导向主体的上方并与阻尼器连接,二级锁紧制动夹具的夹头位于导向主体的下方,固定杆上设有滑动支撑板,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拉杆的底端和滑动支撑板之间,拉力检测机构测量安全绳的拉力,一、二级锁紧制动夹具根据安全绳的拉力动作。本发明还公开了安全绳自控缓冲防护装置的工作方法。本发明可减小意外坠落至安全绳绷紧时的冲击并保证安全绳锁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绳防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绳自控缓冲防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时,安全绳一端固定在高处,另一端与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固定,是现有高空作业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防护措施,在意外发生时,可以防止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从高处跌落,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也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长期使用后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防护措施在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需要向上攀升时无法助力,可能因为安全绳的松弛而造成绳自身的摆动。当意外发生时,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快速坠落直至安全绳被拉紧绷直,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下坠速度过快,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缺少有效手段控制安全绳的缓慢收放,并且当安全绳最终被拉直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会因为较大的惯性作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外,在利用安全绳进行曳引的设备中,往往采用两条以上的安全绳进行曳引。由于曳引过程中安全绳张力的变化及伸长,在安全绳中产生旋转力矩会将绳头向扭矩放松的方向旋转,因此共同作用的多根安全绳中的其中一部分可能出现异常伸长,从而导致安全绳张力失去平衡。如果任由这种状态发展下去,剩余的安全绳就会产生过大的张力,从而导致出现过早的断裂现象,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也需要对安全绳产生的张力进行释放,比较突出的两点问题如下:(1)随着安全绳所曳引的设备的上下运行,安全绳张力会周期性的产生,安全绳也会周期性的不断扭转收紧与扭转放松,这样会使绳头部分的安全绳容易过度疲劳,寿命降低;(2)有较高的振动性能指标的要求时,由于安全绳张力释放时不断扭转,还会对绳轮轮槽造成不必要的磨损,进而降低绳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绳自控缓冲防护装置,解决现有安全绳在所系人员或设备坠落时,安全绳缺少缓冲,人员或设备受冲击大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绳自控缓冲防护装置的工作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绳自控缓冲防护装置,包括缓冲制动机构、拉力检测机构和安全绳,所述缓冲制动机构包括导向主体、固定杆、拉杆、连接件、一级锁紧制动夹具、阻尼器、第一弹性元件和二级锁紧制动夹具,所述导向主体设有轴向通孔用于穿设所述安全绳,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主体的侧方,所述阻尼器的底端与所述导向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的顶端与所述拉杆的底端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拉杆的顶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一级锁紧制动夹具与所述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一级锁紧制动夹具的夹头位于所述导向主体的轴向通孔的顶端开口上方,所述二级锁紧制动夹具与所述导向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二级锁紧制动夹具的夹头位于所述导向主体的轴向通孔的底端开口下方,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可沿固定杆移动的滑动支撑板,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拉杆的底端和所述滑动支撑板之间,所述拉杆底端向所述滑动支撑板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带动所述滑动支撑板向所述导向主体的底端移动,所述拉力检测机构连接于所述安全绳的自由端和被系主体之间,所述拉力检测机构测量所述安全绳的拉力,所述一级锁紧制动夹具和所述二级锁紧制动夹具根据所述安全绳的拉力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绳自控缓冲防护装置包括绞绳机构,所述安全绳的一端由所述绞绳机构收放,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绞绳机构根据所述安全绳的拉力收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0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