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汽车复合内饰板料的双面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8590.6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6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黎福明;罗江波;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5/12 | 分类号: | F26B15/12;F26B23/04;F26B23/10;F26B25/02;F26B2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协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3 | 代理人: | 蒋志栋 |
地址: | 211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汽车 复合 板料 双面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汽车复合内饰板料的双面加热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循环驱动机构、第一加热机构以及第二加热机构,第一加热机构以及第二加热机构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的加热模式对板料的上下面进行加热烘烤,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相对循环驱动机构的位置结构布局设计,可以对板料实现移动中的加热烘烤,其中第一加热机构采用非接触式加热方式,且可以随时调节其相对循环驱动机构的距离,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板料的烘烤温度需求,同时加热模块便于安装拆卸检修,第二加热机构采用接触式加热方式,且内部设置有导热油,导热油循环流动,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板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汽车复合内饰板料的双面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饰板料的加工过程中,考虑汽车内饰的方位布置以及应用功能的不同,故而不同的内饰板料其复合材料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板料加热烘干的过程中,不同板料需要的加热烘烤温度也不一样,以及同一个板料上下两面的加热烘烤方式和温度也不相同,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烘烤装置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实现一种加热烘烤方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双面烘烤以及双面不同温度、正反面需要不同加热方式的复合内饰板料而言,现有的加工设备需要多个工序组合操作才能实现,生产效率低,能耗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汽车复合内饰板料的双面加热装置,采用上下不一样的加热方式,第一加热机构采用远红外加热非接触式,第二加热机构采用导热油接触式,实现同一加热装置节能增效的功能,且同一加热装置可加热多种复合内饰板料,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加工设备需要多个工序组合操作才能实现板料的双面多温度需求的烘烤,生产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汽车复合内饰板料的双面加热装置,包括:
支撑框架;
循环驱动机构,设于支撑框架之间,用于对放置在循环驱动机构上的板料进行单向输送,所述循环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用于包覆在驱动组件上的循环移动平台;
第一加热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方并覆盖部分循环驱动机构,用于对所述循环驱动机构上的板料的上表面进行加热烘烤,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支座、用于对板料加热烘烤的加热组件以及上下调节加热组件相对板料距离的调节组件;以及
第二加热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中并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下部,用于对所述循环驱动机构上的板料的下表面进行加热烘烤,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层、隔热层以及支撑隔热层的底座。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组转轴组、两组定位板组、传动件以及驱动件,两组所述转轴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内,每组所述转轴组沿第二方向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两组所述定位板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每组所述转轴组包括多个转轴,每组所述定位板组包括多个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支撑框架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与定位板转动连接,相邻所述转轴之间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插入定位板内与转轴连接,所述循环移动平台包覆在两组转轴上,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转轴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转轴在竖直面内平行设置,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齿轮套设在转轴的两端,所述转动链条与传动齿轮啮合,每组所述定位板包括四个,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定位板,所述驱动件采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移动平台与传动链条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调节板和若干个加热模块,所述调节板与加热支座两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固定设置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在调节板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8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