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5216.9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9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平;陈先超;冯青;李江;钱锋;周靖超;江朋宇;樊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梦蝶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纳米 降压 技术 效果 评价 方法 | ||
1.一种生物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第一半径和第二半径确定出表皮系数,所述第一半径具体是钻井污染造成的渗透率下降区域的半径,所述第二半径是生物纳米溶液在注水井井底朝水平方向对地层的波及半径;
S2、确定出生物纳米溶液的有效半径;
S3、基于所述有效半径、地层数据和所述表皮系数确定所述注水井的阻力系数,并基于所述阻力系数评价生物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径包含多层半径,所述第二半径包含多层半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11、若所述第一半径均小于所述第二半径,则通过第一表皮系数计算公式确定所述表皮系数;
S12、若所述第一半径均不小于所述第二半径,则通过第二表皮系数计算公式确定所述表皮系数;
S13、若所述第一半径部分小于所述第二半径,则通过第三表皮系数计算公式确定所述表皮系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半径和所述第二半径之间的大小是通过生物纳米溶液的注入量进行判断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皮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S1nano为第一表皮系数,α为校正系数,n为地层层数,re为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直线距离,rfi为生物纳米溶液改善半径,rw为注水井井底的半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皮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式中,S2nano为第二表皮系数,α为校正系数,rw为注水井井底的半径,rs为所述第一半径,re为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直线距离,rfi为生物纳米溶液改善半径,n为地层层数,K为地层渗透率,Ks为所述第一半径内地层渗透率。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皮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式中,S3nano为第三表皮系数,α为校正系数,n为地层层数,rf为生物纳米溶液改善半径,re为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直线距离,rs为所述第一半径,K为地层渗透率,Ks为所述第一半径内地层渗透率,rw为注水井井底的半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有效半径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式中,r为生物纳米溶液的有效半径,rw为注水井井底的半径,Ki为生物纳米溶液注入过程中增注液的有效渗透率,L为水平段长度,pw为井底超静孔隙压力,μ为注入流体浓度,Q为生物纳米溶液的注入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阻力系数具体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其中,
式中,Fk为阻力系数,K为地层渗透率,K′为得到注生物纳米增注液后的渗透率,μ为注入流体浓度,B为生物纳米增注液体积系数,A为得到注生物纳米增注液泵压下的Hall曲线斜率,β为,h为储层厚度,re为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直线距离,rw为注水井井底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52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及模型训练的甲状旁腺识别方法
- 下一篇:遥控云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