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潜热储能材料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26779.X | 申请日: | 2021-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春;刘玉泉;黄俊燕;姚兴玉;刘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皇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C10G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热 材料 生产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热储能材料生产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潜热储能材料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分子蒸馏处理精炼费托蜡制得预处理产品,所述精炼费托蜡的滴熔点范围为85~120℃;S2,熔融结晶处理预处理产品,将预处理产品依次经过多级结晶处理和多级发汗处理后制备得到相变温度为TX的目标产品,TX的范围为90~130℃。本申请的生产方法克服了高熔点的相变蜡产品生产过程中易发生裂解的技术难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储能材料生产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潜热储能材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潜热储能材料是一种通过吸收或释放热实现储能或释能的材料,其广泛运用于军工航天、电子元器件、工业余热、峰谷电调配、隐身防护和温感温控等不同领域。
正构烷烃类相变蜡是一种优良的热储能材料,但制备热熔胶、油墨、纺织助剂时一般需要用到熔点大于70℃的正构烷烃相变蜡产品,目前国内的正构烷烃类相变蜡的熔点一般小于70℃,且70℃以上的相变蜡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裂解,加工难度大,故高熔点的相变蜡产品目前依赖国外进口,且也仅南非sasol能够生产高熔点的相变蜡产品。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打破国外高熔点相变蜡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熔点大于70℃以上的相变蜡产品空缺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高熔点相变蜡产品生产过程中易发生裂解的技术难点,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潜热储能材料的生产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潜热储能材料的生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潜热储能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子蒸馏处理精炼费托蜡制得碳分布为C40-C90的预处理产品,所述精炼费托蜡的碳分布为C35-C100,所述精炼费托蜡的滴熔点为T0℃,且所述T0的范围为85~120℃;
S2,熔融结晶处理预处理产品,将步骤S1中制得的预处理产品依次经过多级结晶处理和多级发汗处理后制备得到相变温度为TX且相变焓值为Q的目标产品,所述目标产品的熔程范围≤10℃、Q的范围为220~260kJ/kg,TX的范围为90~1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融结晶是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本申请中采用了多级结晶处理,从而减少了结晶过程中包藏杂质的可能性,采用了多级发汗处理的工艺,从而有利于去除多级结晶处理过程中制得的粗晶体中杂质,此外,本申请中限定原料精炼费托蜡的滴熔点为85~120℃,普通的精馏和减压蒸馏等的温度过高,易造成精炼费托蜡的高温分解,分子蒸馏的操作温度低,故采用分子蒸馏可以预先对原料中的轻组分(由小于等于C34的烃类成分组成)和重组分(碳分布为C35-C90的组分)进行分离,从而初步促使预处理产品的碳分布向右移动,此外,一般熔融结晶的周期较长,故本申请精炼费托蜡在进行熔融结晶前进行了分子蒸馏处理,从而在减少生产周期的同时制备得到相变温度为90~130℃的目标产品,进而克服了高熔点相变蜡产品生产过程中易发生裂解的技术难点。
优选的,S1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将精炼费托蜡加热至大于T0且小于220℃,于加热面温度为220~350℃、冷却面温度为80~160℃且绝对压力为1~50Pa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制得碳分布为C40-C90的预处理产品,其中分子蒸馏中冷凝面与加热面的间距为d0,精炼费托蜡的平均自由程大于d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皇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皇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67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送管道焊接装置以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船舶通风用的重力平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