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1865.X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31/4439;A61K35/618;A61K36/515;A61K36/718;A61K47/38;A61K47/36;A61K47/32;A61K47/26;A61P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丹锡 |
地址: | 215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质子 抑制剂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胶囊,包括胶囊壳和肠溶微片,所述肠溶微片包括包衣和微片本体,所述微片本体为双层结构,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缓释层和生物粘附层,所述质子泵抑制剂缓释层主要包括药物组分和中药稳定剂,使用碱性中药作为稳定剂,并利用粉末微粒粗糙、多孔的微观结构吸附和包裹原料,保证原料处于遮光、非酸性环境;所述的质子泵抑制剂缓释层为骨架型缓释片;生物粘附层具有生物膜粘附功能,可以确保微片滞留于小肠中持续释药。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质子泵抑制剂胶囊的制备方法,制备时采用直混工艺,同时避免引入溶剂,进而避免了高温、高湿的生产条件,相较市面目前其他产品而言,生产工艺更为简单,更适合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泛指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消化液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常发生于食道(近胃段)、胃、十二指肠等。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原因,其中胃酸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消化性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流行病学人口资料显示,约有10%~12%的人口曾患有过胃或者十二指肠溃疡,且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人数保持持续增多趋势。
质子泵抑制剂就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临床效果最好、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s)可特异性和非竞争性作用于H/K-ATP酶,能抑制基础的以及各种原因刺激导致的胃酸分泌,这类药物起效快,抑酸作用强大而持久,耐受性良好。
但是该类药也存在诸多缺点,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也会存在不良反应,主要由于长期的抑制胃酸分泌,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少、高胃泌素血症、萎缩性胃炎等不良反应产生,而且一旦停药会出现代偿性胃酸过多等不良反应。同时,质子泵抑制剂多为苯并咪唑衍生物,对pH较为敏感,在酸性溶液中可快速分解而出现聚合、变色的现象,此外对光照、高温也较为敏感,也会出现分解、变色现象。因此,该类制剂的处方设计和生产加工,均具备一定的难度。
目前常见的生产工艺为肠溶小丸包衣,并压制成普通片,再进行包衣,其中仅肠溶小丸包衣环节,就需要含药层包衣、隔离层包衣、肠溶层包衣,工序繁琐,耗时耗能,使用大量的溶剂,反复处于“湿、热”环境中,不利于样品的稳定性。
从中医角度看,胃酸过多引起的上腹反酸、灼烧,甚至胃脘胀痛,大都因胃阴不足,肝胃郁热所致,肝郁则化火生热,热邪犯胃,肝郁气滞,也会逆行犯胃。因此,中药方剂也多从疏肝解郁,清肝泻热的角度,疏肝而和胃,可以从根本上调和肝胃,帮助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或者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质子泵抑制剂生产过程复杂且不够稳定,释药过程不稳定、不良反应大等缺陷,进而提供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胶囊,包括胶囊壳和肠溶微片,所述肠溶微片包括包衣和微片本体,所述微片本体为双层结构,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缓释层和生物粘附层,所述质子泵抑制剂缓释层包括药物组分和中药稳定剂。
进一步地,所述质子泵抑制剂药物为奥美拉唑镁、兰索拉唑钠和泮托拉唑钠中的其中一种,用量为这些药物的常用用量,即每个质子泵抑制剂胶囊中,奥美拉唑镁10mg、兰索拉唑钠30mg、泮托拉唑钠80mg;
所述中药稳定剂包括黄连、龙胆和煅瓦楞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质子泵抑制剂缓释层还包括控释剂、第一填充剂和第一润滑剂,所述中药稳定剂与控释剂、第一填充剂和第一润滑剂的质量比为5-10:4-9:1-3:0.1-0.3。
优选地,所述控释剂包括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18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