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温机器人机械臂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8117.4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9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壹卡通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8/00 | 分类号: | B25J18/00;B25J19/00;F28D1/047;F28F13/12;F28F21/08;F28F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翁松青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机器人 机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温机器人机械臂,包括传动安装在机器人上的大臂,大臂的一端传动安装有小臂,所述大臂上安装有用于对大臂内部进行通风的风机,所述大臂包括大臂壳体及内部的安装腔构成,所述大臂壳体包括内壁与外壁及其中间的夹层组成,所述夹层内靠近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对安装腔进行散热的热交换组件,所述夹层内靠近外壁的一侧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水冷机构之间通过挡板隔断;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散热更全面、效果更好的优点,提高机械臂的使用寿命,能够快速地进行机械臂散热,达到冷却效率最高的工作状态,横截面形状呈波纹状的挡板能够最大化增大水与超临界流体的热交换面积,还能够起到加强夹层结构强度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臂,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机器人机械臂。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关注,目前机器人已经能够代替人来完成很多危险、繁杂的事情,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者,机器人的出现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并且节省了人工、压缩成本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但是现阶段的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其多数动作是由电机提供动力,通过液压泵等伸缩杆式传动机构来完成更多的动作,这些装置在运转中会产生热量,若无法及时对这些热能进行冷却,过热的装置会因为电阻持续增大而增加负担,长时间的负荷工作会导致机器停运甚至损坏,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大气温度很高,车间内的温度会更高;如果在太阳直晒情况下,机械臂的外壳温度会高于其内部的温度,对其内部的各类装置造成的负荷更大,更不利于长时间的运转。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机器人机械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机械臂无法冷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恒温机器人机械臂,包括传动安装在机器人上的大臂,大臂的一端传动安装有小臂,所述大臂上安装有用于对大臂内部进行通风的风机,所述大臂包括大臂壳体及内部的安装腔构成,所述大臂壳体包括内壁与外壁及其中间的夹层组成,所述夹层内靠近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对安装腔进行散热的热交换组件,所述夹层内靠近外壁的一侧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水冷机构之间通过挡板隔断。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热交换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大臂壳体外部的液压泵以及设置在夹层内靠近内壁的一侧的介质流道,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介质流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液压泵的输入端与介质流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流道呈环形布设在夹层内且贯穿整个夹层。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大臂壳体外部的水泵及设置在夹层内靠近外壁一侧的水流通道,所述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水流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水流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冷却的小型制冷机。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组件与所述水冷机构的循环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横截面形状呈波纹状。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流道内住满用于对安装腔内部热量进行热交换的超临界流体。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思巧妙,该方案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热交换介质,因超临界流体具有具有十分独特的物理性质,它对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十分敏感,其黏度低、密度大,有良好的流动、传质、传热和溶解性能,因此作为热循环介质具有优异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热交换的介质是最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壹卡通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壹卡通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8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脸特征的比对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防窥功能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