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IEEE1588协议的时钟同步装置及方法和时钟伺服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1785.2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1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财;王顺江;廉洪波;刘志力;栗鹏辉;于常乐;张硕;张博;左越;王凯;韩帅;邱胜军;赵旭东;刘冠荀;刘垚;王鑫;石鑫;李雪菲;张琪;郑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杜蕊 |
地址: | 12509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ieee1588 协议 时钟 同步 装置 方法 伺服系统 | ||
本发明公布了改进IEEE1588协议的时钟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AC控制器和IEEE1588时钟源,所述PAC控制器和所述IEEE1588时钟源通过网线进行连接,所述PAC控制器包括时钟同步模块、第一功能模块、第二功能模块、CPU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CPU模块、所述第一功能模块、所述第二功能模块和所述时钟同步模块通过底板总线进行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PAC控制器中的高性能硬件,实现IEEE1588的精确对时,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节约硬件成本,同时对PTP时钟伺服系统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系统能够提高同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间同步系统领域,尤其涉及改进IEEE1588协议的时钟同步装置及方法和时钟伺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IEEE 1588时钟同步协议基于网络进行时钟同步,假设主从时钟模块之间的网络线路对等延时,通过计算时钟偏差来完成从时钟相对主时钟的同步偏差修正。主从时钟线路对等延时这一假设在很多网络环境下无法成立,导致同步精度出现较大偏差,究其根本原因时钟偏差是由频率偏差产生的,该协议只是对主从时钟的时钟偏差进行补偿,并未对频率偏差这一根本原因进行补偿。
PAC控制器具备PC的开放性、高性能CPU、高容量的内存和软件的强大效能,并具有PLC的可靠性、强固性和分散特性。PAC采用现有的商业计算机技术,所以具有更优异的效能,并具有可伸缩性。透过商业化大量生产的平台,所以易于维护和具有较低的发生故障时间等特性。
IEEE1588协议通常可以采用硬件或软件方式实现。使用硬件实现高精度IEEE1588对时的方法比较普及,但是市面上暂时未发现利用PAC控制器优异的性能进行IEEE1588对时的装置出现,而通过软件实现时钟同步通常基于ptpd实现,虽然在ptpd时钟伺服系统的控制下,输出尽可能保持稳定在某一区间范围内,但其只是针对主从偏差进行校正,并未从根本上考虑消除影响主从时钟同步的因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改进IEEE1588协议的时钟同步装置及方法和时钟伺服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基于PAC控制器设计,同时在基于ptpd的基础上改进PI时钟伺服系统,改进后能够提高时钟同步精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IEEE1588协议的时钟同步装置,包括:PAC控制器和IEEE1588时钟源,所述PAC控制器和所述IEEE1588时钟源通过网线进行连接,所述PAC控制器包括时钟同步模块、第一功能模块、第二功能模块、CPU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CPU模块、所述第一功能模块、所述第二功能模块和所述时钟同步模块通过底板总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CPU模块用于读取时钟偏差值并且进行时钟校正,所述时钟同步模块用于完成与IEEE1588时钟源2的时钟同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CPU模块、第一功能模块、第二功能模块和时钟同步模块8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功能模块用于保证PAC控制器各模块之间频率一致,进而实现时钟同步;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用于保证PAC控制器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CPU模块主要由ARM模块和FPGA模块组成。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IEEE1588协议的时钟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时钟同步模块与IEEE1588时钟源同步;
S2:CPU模块读取与IEEE1588时钟源的时钟偏差值;
S3:CPU模块进行时钟校正。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17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化钛薄膜生长方法及其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一种节源增效型玉米授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