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荧光标记微球、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探针以及PGⅠ/PGⅡ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6399.0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54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华;顾晓丹;黄玉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06;G01N33/533;G01N33/573;G01N33/577;G01N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安盼盼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荧光 标记 pg 单克隆抗体 探针 以及 检测 试剂盒 | ||
1.一种纳米荧光标记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荧光标记微球为由羧基修饰的铕铽配合物,所述纳米荧光标记微球的直径为0.2μm;
所述纳米荧光标记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稀土混合溶液的制备:将氧化铕与氧化铽按Eu3+与Tb3+的摩尔比为(20~500):1混合后,溶于质量浓度为0.5%的盐酸中,加热除去多余盐酸,在加热搅拌回流的条件下溶解于乙醇中,得到稀土混合溶液;
(二)配体A溶液的制备:在加热搅拌回流的条件下将配体A溶于乙醇中,得到配体A溶液;
其中,配体A为氟化物、复合氧化物、碳酸盐、钛酸盐、草酸盐和钒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配体A的摩尔数与步骤(一)中Eu3+与Tb3+总摩尔数的比值为1:(3~4);
(三)表面功能化修饰: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一)得到的稀土混合溶液和步骤(二)得到的配体A溶液混合,并在惰性气体保护氛围下加热至140~150℃,保温搅拌1~1.5h后,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20~230℃,保温搅拌2~4h后,冷却至100~120℃,加入配体B,再次加热至220~230℃保温搅拌6~8h,自然冷却,在10000~20000rpm转速下离心8~10min,依次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再次重复离心和洗涤过程2~3次,真空干燥,即得;
其中,配体B为至少含有一个羧基的有机物;
配体B的摩尔数与步骤(一)中Eu3+与Tb3+总摩尔数的比值为1:(105~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荧光标记微球,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氧化铕与氧化铽按Eu3+与Tb3+的摩尔比为100:1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荧光标记微球,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配体A的摩尔数与步骤(一)中Eu3+与Tb3+总摩尔数的比值为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荧光标记微球,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配体B的摩尔数与步骤(一)中Eu3+与Tb3+总摩尔数的比值为1:108。
5.一种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探针,其特征在于,由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负载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荧光标记微球而得。
6.权利要求5所述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荧光标记微球与活化缓冲液混匀,离心获得微球沉淀a;
S2,用耦联缓冲液将微球沉淀a超声复悬,得到微球溶液a;
S3,向微球溶液a中加入NHS和EDC,混合反应0.8~1.2h后,离心获得微球沉淀b;
S4,用耦联缓冲液将微球沉淀b超声复悬,得到微球溶液b;
S5,向微球溶液b中加入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混匀反应2.8~3.2h,离心获得微球沉淀c;
S6,用封闭缓冲液将微球沉淀c超声复悬,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NHS的加入量为0.2~1mg/mL微球溶液a;EDC的加入量为0.04~0.2mg/mL微球溶液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的加入量为1~5mg/mL微球溶液b。
9.一种PGⅠ/PGⅡ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PGⅠ/PGⅡ检测试剂卡,所述PGⅠ/PGⅡ检测试剂卡包被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PGⅠ/PGⅡ单克隆抗体探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GⅠ/PGⅡ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检测PGⅠ抗原的灵敏度可达0.5ng/mL,线性范围0~500ng/mL,相关系数R2>0.999,CV<4.5%;检测PGⅡ抗原的灵敏度可达0.5ng/mL,线性范围0~500ng/mL,相关系数R2>0.99,CV<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63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