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梗塞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方法及应用和脑梗塞早期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59348.3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7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峰;叶鑫鑫;王英锋;陈阳;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92;G01N30/88;G16B40/00;G16B40/20;G16B50/30;G16B15/00;G16H5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王道川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梗塞 早期 诊断 标志 筛选 方法 应用 模型 构建 | ||
1.脑梗塞诊断标志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10种物质组成:4-二甲基烯丙基色氨酸、牛磺鹅脱氧胆酸-3-硫酸酯、三己糖神经酰胺d18:1/18:0、溶血磷脂酰胆碱18:0、精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鞘磷脂d37:5、磷脂酰甘油12:0/21:0和葡糖神经酰胺d18:0/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梗塞诊断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脑梗塞诊断标志物为血清标志物。
3.脑梗塞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收集脑梗塞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分别进行基于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的血清预处理;
步骤(2):用UPLC/Q-TOF-MS平台采集血清代谢组和脂质组轮廓图谱,对图谱进行预处理,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和脂质分子;
步骤(3):整合步骤(2)中筛选出的代谢物和脂质分子的离子信息、加合峰信息和同位素分布信息,并结合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计算代谢物和脂质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并与代谢物数据库进行比对,确认差异代谢物和脂质分子的结构,从而得到基于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的脑梗塞诊断标志物;
脑梗塞诊断标志物由如下10种物质组成:4-二甲基烯丙基色氨酸、牛磺鹅脱氧胆酸-3-硫酸酯、三己糖神经酰胺d18:1/18:0、溶血磷脂酰胆碱18:0、精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鞘磷脂d37:5、磷脂酰甘油12:0/21:0 和葡糖神经酰胺d18:0/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脑梗塞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血清预处理时,代谢组学样本采用-20℃预冷的乙腈去除血清中的蛋白:将代谢组学血清样本置于离心管中,向离心管中加入-20℃预冷的乙腈,涡旋震荡并于-20℃静置60min,之后在4℃条件下离心,离心后取上清液备用;代谢组学血清样本与乙腈的体积之比为1:4;
脂质组学样本用预冷的甲醇和甲基叔丁基醚提取血清中的脂质:将脂质组学血清样本置于离心管中,加入-20℃预冷的甲醇涡旋后,再加入甲基叔丁基醚,于摇床混匀后,加入超纯水加速分层,并于室温下静置,之后在4℃条件下离心,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将吹干后的提取物用由异丙醇、乙腈和水混合而成的复溶混合液进行复溶,备用;脂质组学血清样本、甲醇、甲基叔丁基醚和超纯水的体积之比为1:4:10:2,异丙醇、乙腈和水的体积之比为2:1:1,复溶混合液与脂质组学血清样本的体积之比为2.5:1;
步骤(2)中,UPLC/Q-TOF-MS平台为Waters ACQUITY UPLC Xevo™ G2-XS TOF,代谢组学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2.1×100mm,1.7μm,脂质组学色谱柱为ACQUITY UPLCCSH C18,2.1×100mm,1.7μm,在采集过程中用亮氨酸-脑啡肽作为锁定质量以确保实测质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代谢组学的UPLC-MS分析中:流动相A为水+0.1%甲酸,即向1000 mL纯水中加入1 mLLC-MS级甲酸,配制好后放入超声仪超声脱气30分钟;流动相B为乙腈+0.1%甲酸,即向1000mL乙腈中加入1 mL LC-MS级甲酸,配制好后放入超声仪超声脱气30分钟;流动相梯度为:0~4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5%增加到60%;4~12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60%增加到90%;12~13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90%增加到100%;13~15 min,保持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100%不变;15~16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100%下降到5%;16~17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保持为5%不变;
在脂质组学的UPLC-MS分析中:流动相A为乙腈:水=6:4 + 10mM 甲酸铵+0.1% 甲酸,即向600 mL乙腈和400 mL纯水中加入10 mmol甲酸铵和1 mL LC-MS级甲酸,配制好后放入超声仪超声脱气30分钟;流动相B为异丙醇:乙腈=9:1 + 10mM 甲酸铵+0.1%甲酸,即向100 mL乙腈和900 mL异丙醇中加入10 mmol甲酸铵和1 mL LC-MS级甲酸,配制好后放入超声仪超声脱气30分钟;流动相梯度为:0~4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30%增加到43%;4~4.1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43%增加到50%;4.1~8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50%增加到58%;8~12 min,保持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为58%不变;12~16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58%增加到60%;16~21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60%增加到86%;21~22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86%增加到99%;22~24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保持在99%不变;24~24.1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由99%下降到30%;24.1~26 min,流动相B的体积分数保持在30%不变;
步骤(2)中,在多变量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用Center方法进行归一化,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用Unit Variance方法进行归一化;
步骤(3)中,差异代谢物的结构鉴定使用HMDB、Lipid maps和ChemSpider三种数据库进行比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未经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934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