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缠绕储气瓶形变测量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3133.7 | 申请日: | 2021-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2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任毅;郑凯;王晋;范高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千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4 | 代理人: | 尚于杰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缠绕 储气瓶 形变 测量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缠绕储气瓶形变测量实验方法,包括一、在碳纤维缠绕储气瓶的外壁上设置多个标靶;二、采用测距仪测量储气瓶非充压状态下任意指定的两个标靶之间的距离L1;在储气瓶充压状态下测量对应的两个标靶之间的距离L2;计算形变率ρ=(L2‑L1)/L1;三、不断重复步骤二,且保证每次储气瓶充压压强相同;当第n+1次时测得的形变率与前n次的形变率发生较大变化时,则表明该碳纤维缠绕储气瓶已经达到疲劳极限。本发明通过在碳纤维缠绕储气瓶的外壁上设置标靶,利用测距仪测量储气瓶在充、放高压气体前后两个标靶之间的距离,并将测量结构传送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根据数据计算出储气瓶的形变率ρ。该方法测量方便,且精准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缠绕气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缠绕储气瓶形变测量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储气瓶充装高压气体后,会发生变形胀大,泄气后则气瓶复原。长期充、放高压气体,使储气瓶达到疲劳极限后,再次充装高压气体后则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因此疲劳极限使储气瓶的重要参数。
在现有实验研究过程中,储气瓶的形变测量繁琐,且精度不到,容易导致储气瓶的疲劳极限测试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缠绕储气瓶形变测量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研究储气瓶疲劳极限过程中,储气瓶的形变测量繁琐,且精度不到,容易导致储气瓶的疲劳极限测试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碳纤维缠绕储气瓶形变测量实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碳纤维缠绕储气瓶的外壁上设置多个标靶;
步骤二、采用测距仪测量储气瓶非充压状态下任意指定的两个标靶之间的距离L1;在储气瓶充压状态下测量对应的两个标靶之间的距离L2;计算形变率ρ=(L2-L1)/L1;
步骤三、不断重复步骤二,且保证每次储气瓶充压压强相同;
当第n+1次时测得的形变率与前n次的形变率发生较大变化时,则表明该碳纤维缠绕储气瓶已经达到疲劳极限。
本发明通过在碳纤维缠绕储气瓶的外壁上设置标靶,利用测距仪测量储气瓶在充、放高压气体前后两个标靶之间的距离,并将测量结构传送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根据数据计算出储气瓶的形变率ρ。在塑性变形阶段,重复给储气瓶压充、放高压气体,储气瓶的形变率基本相同。当某次实验测得的形变率与上次实验结构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则表明该碳纤维缠绕储气瓶已经达到疲劳极限。该方法,测量方便,且精准高。
进一步优化,所述标靶为印刷在纸张上的图案,图案包括中心圆和位于中心圆外的同心圆环;所述标靶设置在次外层和最外层碳纤维层之间。
通过将标靶设置在次外层和最外层碳纤维层之间,在实验过程中不易脱落和损坏,稳定性好。通过测距仪测量两个中心圆的间距作为两个标靶之间的距离,精度高;设置同心圆环,便于测量时定位。
进一步优化,所述标靶的数量为12个,分为4组;每组3个标靶沿储气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4组标靶沿储气瓶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设置多个标靶,每次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结构更精准。
进一步优化,在控制终端的储存器中给每个标靶设定唯一的编号,便于统计。第一组3个标靶的编号依次为,B11,B12,B13;第二组3个标靶的编号依次为,B21,B22,B23;第三组3个标靶的编号依次为,B31,B32,B33;第四组3个标靶的编号依次为,B41,B42,B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3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