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环境友好的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5568.5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4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先亮;徐帆;于亚洲;孙溢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39/52 | 分类号: | C07D239/5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7 | 代理人: | 菅秀君 |
地址: | 31002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友好 氨基 二甲 嘧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环境友好的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的制备方法,以2‑甲氧基甲脒和氰基乙酸甲酯为初始原料,再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环合反应得到4‑氨基‑2‑甲氧基‑6‑羟基嘧啶,经过三氯氧磷氯化反应得到4‑氨基‑2‑甲氧基‑6‑氯嘧啶,在经过甲氧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反应步骤少,工艺操作更简单,产率有保障,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无需使用大量溶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反应,安全性高,对环境友好。三氯氧磷使用量较小,并对过量的三氯氧磷进行回收处理,从而减小了废水处理的成本,对环境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对环境友好的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是体内外抗菌作用最强的磺胺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而起到杀菌作用。具有抗菌、杀原虫双重功效,对弓形虫、附红细胞体、住白细胞原虫病、球虫病及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等均有显著疗效,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而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则是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的关键中间体,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CAS号:3289-50-7,化学式为C6H9O2N3,分子量155.15,淡黄色粉末,其结构如下:
巴比妥酸法是较为早期提出的一种合成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
巴比妥酸法是用三氯氧磷作用于巴比妥酸生成三氯嘧啶,然后再进行氨化可得4-氨基-2,6-二氯嘧啶和2-氨基-2,6-二氯嘧啶,两者分离后进行甲氧基化,得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或者不分离氨化产物直接甲氧基化再进行分离。但2,4,6-三氯嘧啶氨化过程中选择性较差只有1/3产物是4-氨基-2,6-二氯嘧啶,另外的2/3的副产物为2-氨基-4,6-二氯嘧啶,其分离提纯困难,最后的产率较低。因此,该方法在工业化生产无意义。
另有《医药工业》(1960,15(2))报道了以氰基乙酸甲酯与尿素为原料合成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
该方法是利用氰基乙酸甲酯与尿素缩合后,三氯氧膦氯化后,再经甲醇钠得到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但该方法在合成过程有两个羟基需要氯化,因此显著增加了三氯氧磷的使用量,而三氯氧磷是一种高毒性的物质,大量使用加剧了安全隐患,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基于上述合成方法的局限性,现有专利技术也公开了一些不同的合成方法,如申请号为CN201811268244.2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合成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的制备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是以丙二腈为原料,质子化醚化,腈基化,路易斯酸催化的质子化关环获得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该方法避免了采用三氯氧磷造成的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但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用到的氨基腈仍然是毒性较大的原料,同样存在自身分子内反应,存在分离提纯难,增加了工艺难度的问题。
另外也有利用4,6-二氯嘧啶-5-甲酸为原料,经氨解、氯化、脱羧、甲氧基化得到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
但该方法的原料4,6-二氯嘧啶-5-甲酸价格较高,且该方法的反应步骤长,成本高,还需要用到氯气,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可见,现有技术对合成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的方法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改进,但仍然有寻求提高安全环保性、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收率等方面的需求和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5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生产邻氨基苯甲酸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环保絮凝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