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7229.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杜佳豪;廖柏咏;孙铭伟;温又卿;任珂锐;何毅达;黄颂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8 | 分类号: | H01L23/528;H01L2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 ||
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基板、第一、二半导体层、第一、二、三绝缘层及第一、二导电层。第一半导体层设于基板上且具第一部。第一绝缘层设于第一半导体层上。第一导电层设于第一绝缘层上且具第一部。第二绝缘层设于第一导电层上。第二半导体层设于第二绝缘层上且具第一部。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部、第一导电层第一部及第二半导体层第一部沿远离基板方向依序设置。第三绝缘层设于第二半导体层上。第二导电层设于第三绝缘层上。第二导电层具第一、二、三及四部。第二导电层第一、二部彼此分离且通过第三绝缘层多个接触窗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半导体层第一部不同两区。第二导电层第三、四部彼此分离且通过所述多个接触窗分别电连接至第二半导体层第一部不同两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及被转置于驱动背板上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继承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省电、高效率、高亮度及反应时间快等优点。此外,相较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具有色彩易调校、发光寿命长、无影像烙印等优势。因此,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被视为下一世代显示技术。
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是电流驱动元件,因此驱动背板中的驱动晶体管需能提供大电流。一般而言,驱动晶体管所能提供的电流大小与驱动晶体管的布局面积相关。然而,当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解析度提高时,驱动晶体管的布局面积受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布局面积内实现能提供大电流的驱动晶体管,实为研发者的一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特性佳。
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包括基板、第一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三绝缘层及第二导电层。第一半导体层设置于基板上,且具有第一部。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上。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具有第一部。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上。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且具有第一部。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部、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及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一部沿着远离基板的方向依序设置。第三绝缘层设置于第二半导体层上。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三绝缘层上。第二导电层具有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及第四部。第二导电层的第一部及第二部彼此分离且通过第三绝缘层的多个接触窗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半导体层的第一部的不同两区。第二导电层的第三部及第四部彼此分离且通过第三绝缘层的多个接触窗分别电连接至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一部的不同两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D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D的上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E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装置10E的电路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电子装置
110:基板
120:第一半导体层
121、141、161、181、201:第一部
122、142、162、182、202:第二部
123、143、183、203:第三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7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剥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