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QC-LDPC码的确定性构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1498.4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8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轶;翟盛华;李雄飞;翟继强;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晓飞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qc ldpc 的确 定性 构造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自适应QC‑LDPC码的确定性构造方法。该方法通过代数构造方式对稀疏校验矩阵的循环移位系数进行赋值,无需计算机搜索或存储大量不同形式的校验矩阵,就可由递推公式直接确定地得到循环移位系数。采用该方案对QC‑LDPC码进行构造,一方面能够根据卫星信道状态或具体性能需求,仅调整数学表达式便可灵活选取不同的编码方案,任意参数下都能保证大围长特性;另一方面校验矩阵可直接进行高效编码,编码复杂度与码长呈线性关系,节省了编解码存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QC-LDPC码的确定性构造方法,属于卫星信道编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通信业务的持续扩大以及对卫星组网需求的不断提升,卫星转发器也朝着向具备再生式处理功能的方向发展。相比于透明转发器,处理转发器虽然在频谱利用率、链路性能、通信容量、组网灵活性等方面具有优越性,但由于增大了星上处理设备的复杂度,也增加了对卫星载荷和电源功率的要求,因此限制了编码方式的灵活选择。
码的结构决定了LDPC码的性能。借助于计算机搜索,人们已经提出一些大围长LDPC码的构造方法,虽然纠错性能较好,但其校验矩阵中非零元素的分布没有规律,导致其节点信息无法用映射关系或者递推公式表征,因此在编解码时需要存储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的所有列向量,从而在VLSI上的实现变得困难。以DVB-S2标准为例,它对长码和短码分别规定了11种和10种码率,由此可见,其QC-LDPC码的信息码向量长度、校验码向量长度都已具体规定而不能是自适应选择。当码率需要自适应调整时,会根据已经存储的21个校验矩阵列向量地址表进行编码选择,因此会带来计算复杂度的增加并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这对于处理转发器在实现自适应抗衰落的应用中显然是不利的。
因此,研究信道编码时码参数的动态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衰减强度下的卫星信道环境,同时尽可能地减小多样化参数带来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问题,是实现自适应编码优化设计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针对QC-LDPC码中准循环基矩阵的移位系数确定问题,提出基于代数构造的确定方法。该方法构造的校验矩阵围长为8,码参数可自适应选取,移位系数由简单的数学表达式确定,编码复杂度与码长呈线性关系,节省了编解码存储空间。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适应QC-LDPC码的确定性构造方法,步骤如下:
(1)将稀疏校验矩阵分为校验部分和信息部分,其中校验部分采用双对角线结构;
(2)利用信息部分与单位矩阵生成等效矩阵,提取等效矩阵的循环移位系数形成基矩阵;
(3)按照递推公式对基矩阵进行赋值;
(4)求解基矩阵中各元素的最大值,作为循环移位矩阵尺寸的下界;
(5)根据卫星信道状态对编码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
(6)利用构造好的校验矩阵直接对信息进行编码。
所述步骤(1)中的稀疏校验矩阵H分为校验部分Ha和信息部分Hb:
其中,m、n、p均为正整数,pm,n为循环移位系数,I(pm,n)表示一个p×p 的循环移位矩阵;Ha为双对角线结构,大小为mp×mp,对角线位置由单位阵I 和零矩阵0构成;Hb大小为mp×np。
所述步骤(2)中的等效矩阵由信息部分Hb与单位矩阵生成:
等效矩阵Q具备与校验矩阵H相一致的围长特性,由此将构造过程等效为对Q的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1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撬装式过滤系统及过滤分离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