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的潜水自航U型动力救生圈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7246.2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2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匡衡;王高丽;郑啸威;汪洋;吴巧瑞;郁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13 | 分类号: | B63C9/13;B63C9/04;H04N23/50;H04N23/695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潜水 动力 救生圈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可控的潜水自航U型动力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救生圈(1),所述U型救生圈(1)的两端设有环体(3),且所述环体(3)上设有贯穿环体(3)的角度调节组件,该角度调节组件的一侧安装有移动驱动组件,所述U型救生圈(1)的中顶部与底部设有第一摄像头(2),所述U型救生圈(1)的一侧中部设有椭圆形架(4),且所述椭圆形架(4)的内侧放置有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组件,所述椭圆形架(4)的一侧中部安装有收放绳组件,该收放绳组件与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组件连接,所述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组件的内部的一端设有水泵驱动组件,所述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组件的内中部设有气囊营救组件,所述气囊营救组件与水泵驱动组件之间设有与气囊营救组件连通的气瓶存储组件,所述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摄像头(17);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角度调节电机(8)和角度调节转杆(11),所述环体(3)的顶中部安装有角度调节电机(8),所述角度调节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环体(3)安装有角度调节转杆(11),所述角度调节转杆(11)的外侧安装有移动驱动组件;移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桨叶(9)和旋转电机(10),所述角度调节转杆(11)的外侧中部安装有旋转电机(10),所述旋转电机(10)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桨叶(9);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组件包括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第一侧隔板(18)和第二侧隔板(19),所述收放绳组件连接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所述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侧隔板(18),所述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内部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侧隔板(19),所述第二侧隔板(19)和第一侧隔板(18)之间设有气囊营救组件,所述第二侧隔板(19)远离所述气囊营救组件的一侧设有气瓶存储组件,所述气瓶存储组件远离所述气囊营救组件的一端设有水泵驱动组件;水泵驱动组件包括T型进水管(20)、吸水泵(21)、第一出水管(23)、电磁阀(22)、第二支撑平台(25)和第二出水管(24),所述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内壁的一端底部安装有第二支撑平台(25),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5)的顶部安装有吸水泵(21),所述吸水泵(2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出水管(23),所述第一出水管(23)的顶部与底部皆连通有电磁阀(22),所述电磁阀(22)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24),且第二出水管(24)贯穿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所述吸水泵(21)的另一端连通有T型进水管(20);气瓶存储组件包括储气瓶(14)、导气连接管(16)和第一支撑平台(15),所述第二侧隔板(19)远离所述气囊营救组件的一侧底部安装有第一支撑平台(15),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5)的顶部安装有储气瓶(14),所述储气瓶(14)的顶部一侧连通有导气连接管(16),所述导气连接管(16)的另一端与气囊营救组件连通;气囊营救组件包括导气侧管(13)和气囊(12),所述第一侧隔板(18)和第二侧隔板(19)之间的中部安装有导气侧管(13),所述导气侧管(13)的外侧连通有气囊(12),所述导气连接管(16)与导气侧管(13)的内部连通,所述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摄像头(17);收放绳组件包括收绳电机(7)和回收绳(5)以及收绳杆,所述椭圆形架(4)的外侧一端安装有收绳电机(7),所述收绳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椭圆形架(4)安装有收绳杆,所述收绳杆的外侧缠绕有回收绳(5),所述回收绳(5)的另一端与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潜水自航U型动力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器,该中央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有植入至U型救生圈(1)和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内的第一无线收发器和第二无线收发器,第一无线收发器和第二无线收发器分别电性连接第一子控制器和第二子控制器,第一子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机驱动模块移动组,所述第二子控制器电性连接水泵驱动模块移动组,所述第一子控制器和第二子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电机驱动模块移动组包括方位调节电机、移动驱动电机和收绳电机以及电机驱动模块,第一子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方位调节电机、收绳电机和移动驱动电机;
水泵驱动模块移动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移动水泵、第二电磁阀和储气瓶控制阀以及水泵驱动模块,所述第二子控制器电性连接水泵驱动模块,所述水泵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电磁阀、移动水泵、第二电磁阀和储气瓶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的潜水自航U型动力救生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将U型救生圈(1)投入至水面上,然后采用第一摄像头(2)进行监控需要被救援人员的位置;
步骤2:通过操控台将控制指令发送至中央控制器,然后通过中央控制器将信息发送至内置在U型救生圈(1)和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内的第一无线收发器和第二无线收发器内;
步骤3:启动角度调节电机(8)带动角度调节转杆(11)进行对U型救生圈(1)移动方位的调节;
步骤4:启动旋转电机(10)带动驱动桨叶(9)进行U型救生圈(1)的移动驱动;
步骤5:启动吸水泵(21)通过T型进水管(20)抽水至吸水泵(21)然后通过第一出水管(23)喷出进行带动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移动;
步骤6:通过启动电磁阀(22)可通过第二出水管(24)进行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方位的调节移动;
步骤7:通过第二摄像头(17)进行对水下被救援人员进行监控,然后移动至被救援人员的底部;
步骤8:启动储气瓶(14)通过导气连接管(16)进入至导气侧管(13)使其气囊(12)膨胀将被救援人员托起至海面;
步骤9:启动收绳电机(7)带动回收绳(5)回收,从而将自航单人充气救生筏外壳(6)拉回至靠近U型救生圈(1)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72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