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矿台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0063.6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0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祥;邹海波;张镇;于丕杰;邢健;王子文;郑言;杨浩;吴文涛;刘建春;王再兴;杨明;李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B7/02;E21B1/00;E21B1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辰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0 | 代理人: | 叶蕊嘉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矿 台车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采矿台车,包括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和连接在车架上的两个行走轮与一个转向轮,行走轮与转向轮构成倒三轮结构,两个行走轮相互独立,车架上设有与行走轮对应的两个行走驱动机构;一个行走驱动机构连接一个行走轮,分别驱动行走轮工作。本申请具有体积相对较小,而且转弯半径也相对较小,则更适合在中小巷道中使用,更容易将凿岩机头调整到合适的巷道位置,使用灵活性好,降低作业的难度,作业效率较高,整体的稳定性较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采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矿台车。
背景技术
中国的矿物绝大多数埋藏在地下岩层中,而且低矮矿层的中小型矿又占绝大多数,地质结构复杂,给井下开采带来很大的难度。造成矿山特别是中小巷道施工机械的落后我国基本处于空白,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矿井和其它小巷道工程的爆破作业速度,加剧了安全隐患,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增加了环境污染。
采矿台车是用于采矿的中小型设备,其工作机构主要由凿岩机头、连接臂、行走机构组成。
采矿台车的行走机构分为轨轮、轮胎和履带式。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轮胎式的行走机构,且该行走机构均是前后两个轮子,为四轮行走机构,但是由于采矿台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中小巷道中施工,而四轮的行走机构整体体积较大,并且转弯的半径也较大,在中小巷道中转弯不灵活,也不易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导致作业难度增加,从而造成作业效率较低,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与中小巷道、转弯灵活及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采矿台车。
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矿台车,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和连接在车架上的两个行走轮与一个转向轮,行走轮与转向轮构成倒三轮结构,两个行走轮相互独立,车架上设有与行走轮对应的两个行走驱动机构;一个行走驱动机构连接一个行走轮,分别驱动行走轮工作。
本申请的思路是简化行走机构,采用转向半径更小的倒三轮结构,解决目前四轮行走机构转弯半径较大,而履带行走机构体积较大,整体灵活性不足,不适合在中小巷道中施工作业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首先采用倒三轮结构,使得行走机构不但体积相对较小,而且转弯半径也相对较小,则更适合在中小巷道中使用,更容易将凿岩机头调整到合适的巷道位置,使用灵活性好,降低作业的难度,可提高作业效率。
其次使用两个行走驱动机构后,可省去原先的变速和传动机构,使得整体体积相对较小,更适合在狭小的巷道中使用。而且,在需要进行旋转时,两个单独连接行走驱动机构的行走轮,能够主动控制采矿台车旋转。具体的,在第一行走轮受驱动行走,第二行走轮未受驱动,那么第一行走轮会绕第二行走轮旋转,实现采矿台车旋转。相比较于现有的采矿台车的驱动旋转方式,上述驱动旋转方式使得本申请更加灵活,转弯半径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行走轮、一个转向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排列成等腰三角形结构。在行走时,三个轮子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已经能够稳定的支撑整个采矿台车。而且采用一个转向轮进行行走机构的方向调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上还设有作业支撑装置。设置作业支撑装置,使得凿岩机头在作业时,整体的稳定性较好,保证凿岩机头的工作效率,不易出现凿岩机头作业时设备受冲击而后退或晃动较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包括凿岩机头、连接臂和所述凿岩机头通过连接臂与行走机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连接在车架的一端,行走轮位于车架上近连接臂的位置处,且转向轮位于车架上远离连接臂的一端。
而连接臂在两个主动行走轮一端,则即使是凿岩机头在连接臂的作用下处于展开状态,也能保证在行走过程中,设备整体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设备转移或移动的及时性,进而大幅提高作业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0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