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诊脉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99106.7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2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季仲致;罗静静;祝兴;黄羽霖;王钒宇;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华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G16H10/6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海融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7 | 代理人: | 陈志超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脉 数据 获取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系统 | ||
本申请属于中医诊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诊脉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方法初步确定被测者的脉口位置数据;发出询问信息以提示操作者确认脉口位置数据的正确性;若正确则执行以下步骤:在脉口位置数据对应的脉口位置以多个梯度压力分别采集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一脉搏波数据;根据多个第一脉搏波数据获取最佳压力数据和脉位数据;根据最佳压力数据采集脉口位置所在的垂直线上的多个采集点的第二预设时长的第二脉搏波数据;根据多个第二脉搏波数据获取被测者的脉宽数据;根据多个第二脉搏波数据提取脉搏波的时域特征参数;从而可降低诊脉数据采集过程的人工介入程度,提高自动化程度,且可提高采集的数据稳定性和可信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中医诊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诊脉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医脉诊过程中,是由医生通过手指感知患者的手腕脉口处的脉搏跳动情况的,从而根据脉搏跳动情况进行病情诊断。但是,由于中医师存在经验积累的不同和细微感知的差异,导致传统中医脉诊存在标准化程度较低和脉象判断主观的现实问题。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用于进行诊脉的诊脉机器人,然而,现有的诊脉机器人多为手动控制的,在进行诊脉时,需要人手控制机器人进行脉搏波的采集,自动化程度较低,方便性较差;且采集数据时是以固定的预压力进行采集,而不同的患者的手腕部皮肤、肌肉、血管、骨骼和肌腱等结构不尽相同,只以固定的预压力进行采集,采集的数据稳定性较差,可信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诊脉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可降低诊脉数据采集过程的人工介入程度,提高自动化程度,且可提高采集的数据稳定性和可信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诊脉数据获取方法,应用于脉诊机械臂的控制系统,包括步骤:
A1.通过图像识别方法初步确定被测者的脉口位置数据;
A2.根据所述脉口位置数据发出询问信息,以提示操作者确认所述脉口位置数据的正确性;
A3.在所述脉口位置数据被确认为正确时执行以下步骤:
A301.控制所述脉诊机械臂在所述脉口位置数据对应的脉口位置以多个梯度压力分别采集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一脉搏波数据;
A302.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脉搏波数据获取最佳压力数据和脉位数据;
A303.根据所述最佳压力数据控制所述脉诊机械臂采集所述脉口位置所在的垂直线上的多个采集点的第二预设时长的第二脉搏波数据;所述垂直线是垂直于桡动脉且经过所述脉口位置的直线;
A304.根据多个所述第二脉搏波数据获取所述被测者的脉宽数据;
A305.根据多个所述第二脉搏波数据提取脉搏波的时域特征参数。
该诊脉数据获取方法,只需要人工初步确定被测者的脉口位置数据是否正确,其它步骤均为自动执行的步骤,降低了诊脉数据采集过程的人工介入程度,提高自动化程度;且先通过多个梯度压力的第一脉搏波数据确定最佳压力数据,再根据最佳压力数据再次获取脉搏波数据(第二脉搏波数据),根据该第二脉搏波数据获取得到脉宽数据和时域特征参数,由于是在最佳压力下获得的数据,其数据稳定性和可信度较高。
优选地,步骤A1包括:
利用三维重构方法获取所述被测者的手腕的三维结构模型;
使用预先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三维结构模型进行识别,以提取脉口位置数据。
优选地,步骤A3之前,还包括步骤:
若所述操作者确认所述脉口位置数据正确,则控制所述脉诊机械臂在所述脉口位置数据对应的脉口位置以第一预设压力采集第三预设时长的第三脉搏波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华实验室,未经季华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9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