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前后向乘车通道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4686.2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9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桂森;施钇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振机械模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2 | 分类号: | B60J5/02;B62D61/00;B62D61/0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竺琪明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后 乘车 通道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前后向乘车通道的车辆。现有车辆的车门侧向设置,在乘客上下车时存在安全隐患。本发明包括底盘和厢体,底盘上设有动力组件,厢体的前壁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前置车门,前置车门开启并形成乘车通道。在厢体的前壁开设可开闭的前置车门,通过开启前置车门来形成供乘客上下车的乘车通道,并在厢体前方形成供乘客上下车的登车区域,将登车区域和前置车门的开启区域均避开厢体侧方区域设置,确保前置车门开闭和乘客上下车均不会影响厢体侧方车辆行驶,既确保前置车门不会在开启时与侧方行驶车辆撞击刮蹭,确保车辆安全,还确保乘客不会被侧方行驶车辆撞击,确保乘客上下车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包括可行驶的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上的厢体,所述底盘上设有车轮组件以及驱使车轮组件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厢体的侧壁设有可侧向摆动开合的侧置车门,通过侧向摆动开启侧置车门并形成供乘客侧向上下车的侧向通道,当乘客需要上下车时,需要先侧向开启侧置车门,使得乘客通过侧向通道上下车,在此过程中,侧置车门开启会占用厢体的侧方空间,且厢体的侧方空间还会成为乘客的上下车用的登车区域,当有同向车辆从厢体侧方空间超越时,既容易因侧置车门开启而发生刮蹭撞击的情况,影响使用体验,还导致乘客容易因在登车区域逗留而存在撞伤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所述厢体内设有供乘客使用的座位,现有车轮组件包括设置在底盘位于所述座位前方的导向轮,导致底盘较长,影响行驶灵巧性,增加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前后向乘车通道的车辆,通过在厢体前壁开设前置车门来形成前后向设置的乘车通道,有效避开侧方车辆,既确保乘客上下车安全,还通过缩短车辆长度来提升驾驶体验。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带前后向乘车通道的车辆,包括带车轮组件的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厢体,所述底盘上设有驱使车轮组件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厢体的前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开闭切换的前置车门,所述前置车门开启并使得所述开口形成供乘客前后向通行的乘车通道。在厢体的前壁开设可开闭的前置车门,通过开启前置车门来形成供乘客上下车的乘车通道,并在厢体前方形成供乘客上下车的登车区域,将登车区域和前置车门的开启区域均避开厢体侧方区域设置,确保前置车门开闭和乘客上下车均不会影响厢体侧方车辆行驶,既确保前置车门不会在开启时与侧方行驶车辆撞击刮蹭,确保车辆安全,还确保乘客不会被侧方行驶车辆撞击,确保乘客上下车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乘车通道的前后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厢体的前后向投影内,所述厢体前部设有前置座位,所述前置车门开启时,所述前置座位通过乘车通道朝前敞露。通过合理设置乘车通道的的前后向投影位置来确保登车区域的前后向投影完整落入所示厢体前壁,利用厢体起到遮挡保护乘客的作用,防止乘客因与侧方行驶车辆接触而发生受伤的情况。所述前置座位设置在厢体前部且通过乘车通道朝前敞露,方便乘客通过乘车通道进入厢体并坐在前置座位上,通过缩短前置座位与前置车门间距离来缩短乘车通道长度,进而方便乘客穿越乘车通道上下车,既能利用朝前敞露的前置座位来方便使用者以倒退方式穿越乘车通道并直接坐在前置座位上,还方便乘客在起立后通过向前走动方式穿越乘车通道并下车。
作为优选,所述前置车门通过铰链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开口内,以使所述前置车门可在开口敞露的开启状态以及封堵开口的闭合状态间摆动切换。所述前置车门可在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间摆动切换,既方便使用者开闭操作,通过开启形成乘车通道上下车,还确保前置车门在闭合后与开口周缘密封,起到防风防雨的作用,提升乘坐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铰链设置在前置车门的侧缘上,前置车门开闭摆动区域的前后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厢体的前后向投影内,以限制前置车门在开启时侧向扩张。将铰链设置在开口的侧缘上,使得前置车门可在水平面内的预设区域内开闭,既有效减轻前置车门开闭所需驱动力,方便操作,还通过限制前置车门的开启角度来防止前置车门在开启时占用厢体侧方空间,防止与侧方行驶车辆碰撞刮蹭,确保侧方行驶车辆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振机械模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振机械模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46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