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装配机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5531.0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1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蒋蒙;吴可畏;诸狄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28 | 分类号: | H01M10/28;H01M6/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郭扬部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装配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装配机,属于电池装配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上导向轨道和下导向轨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上导向轨道运动的上冲杆组件和沿所述下导向轨道运动的电池托杯,所述上冲杆组件包括外杆和沿外杆的长度方向运动的内杆,所述外杆上靠近电池托杯的一端连接有缩口模,所述内杆靠近电池托杯的一端设置有与集电体相连接的压头,所述内杆上远离电池托杯的一端嵌套有弹性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集电体输送装置,通过在内杆上嵌套有弹性件,利用了弹性件的柔性作用力减缓了上冲杆组件对集电体密封圈的冲击,避免了集电体密封圈的损伤,大大提升了电池装配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配机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碱性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锰环成型、复压、滚槽、涂胶、隔膜管插入、电解液及锌膏注入、集电体插入、卷边缩口以及拔直整形等工序,其中每道工序对电池放电性能、耐漏液性能及安全性能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现有的电池装配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集电体插入机与集电体之间为刚性接触,在将集电体插入电池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则容易造成集电体密封圈损伤;二、集电体插入机在工作开始前需通过螺母调整整体长度,若操作不当,整体长度过长或过短均容易影响电池的装配质量和效率;三、集电体插入机与缩口模为独立设置,在将集电体插入电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与电池进行定位对准,还需要与缩口模进行定位对准,增加了定位难度,容易造成电池装配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的装配质量高、工作稳定且定位精准的电池装配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池装配机,用于接收转运盘中的集电体,并将集电体压接进入电池内,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包括上导向轨道和下导向轨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上导向轨道运动的上冲杆组件和沿所述下导向轨道运动的电池托杯,所述上冲杆组件包括外杆和沿外杆的长度方向运动的内杆,所述外杆上靠近电池托杯的一端连接有缩口模,所述内杆靠近电池托杯的一端设置有与集电体相连接的压头,所述内杆上远离电池托杯的一端嵌套有弹性件;
在所述上导向轨道靠近所述下导向轨道时,所述上冲杆组件对集电体和电池进行压接和缩口,并使得所述弹性件获取弹性势能;在所述上导向轨道远离所述下导向轨道时,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使得电池脱离所述缩口模。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装配机中,在所述上冲杆组件对集电体和电池进行压接时,所述内杆与所述外杆联动,并通过压头将集电体压入电池内,使得所述弹性件获取弹性势能;在所述上冲杆组件对电池进行缩口时,所述外杆沿集电体的压接方向继续运动,并带动所述缩口模对电池进行缩口,所述内杆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朝着远离所述电池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弹性件进一步产生弹性势能。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装配机中,所述内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内杆和第二内杆,其中,所述第一内杆上嵌套有弹性件,所述第二内杆上远离第一内杆的一端与所述压头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装配机中,所述第二内杆上连接有嵌套于所述第一内杆上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杆相接触的第一挡圈,其中,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内,且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挡圈的挤压产生弹性势能。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装配机中,所述第一内杆与所述第二内杆之间为螺纹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挡圈,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圈和所述第二挡圈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装配机中,所述缩口模包括呈阶梯状结构的外壁和呈喇叭结构的内壁,其中,所述外杆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外壁相锁紧,所述压头沿所述内壁的轴线方向进行压接动作。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装配机中,所述喇叭结构的大口径端朝向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外杆的竖直运动带动所述喇叭结构对电池进行缩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未经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5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炮孔孔底消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页岩提钒中和渣对萃余液的净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