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复合除铊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2904.7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7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勇;朱日龙;祝伟康;邱亚群;吴顺;罗隽;童春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德创永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曹花 |
地址: | 412003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复合 制备 方法 | ||
一种纳米复合除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生长Fe3O4纳米粒子的纳米载体悬浮液;2)溶解普鲁士蓝合成原料;3)制备纳米复合除铊剂:将步骤2)溶解的普鲁士蓝合成原料混合液添加至步骤1)制备的生长Fe3O4纳米粒子的纳米载体悬浮液中,恒温搅拌3小时以上,再回收溶液中的固体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然后将固体烘干、研磨得到纳米复合除铊剂。该纳米复合除铊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便于规模批量化生产纳米复合除铊剂,且产品质量稳定;先利用海泡石等纳米载体生长Fe3O4纳米粒子,然后在生长Fe3O4纳米粒子的海泡石平台上生长普鲁士蓝纳米粒子,使不同纳米粒子能充分生长附着至海泡石等纳米载体生长上,除铊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水/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纳米复合除铊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铊作为分散元素在高新技术领域、医药、航空、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自然界中,铊以微量元素的形式伴生于长石、云母、黄钾铁矾等氧化矿及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等硫化矿中。我国铊资源丰富,其储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含铊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导致了水体铊污染,对人类和环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日益发达的工业废水中也含有铊污染物,更进一步加剧了铊的环境污染。
一般,铊有两种价态,Tl(Ⅰ)和Tl(Ⅲ),在自然界主要以正一价形式存在,其毒性大于砷。铊中毒会导致下肢麻木或疼痛、腰痛、脱发、失明、头痛、精神不振、肌肉痛、手足颤动、走路不稳等,甚至导致染色体畸变、干扰DNA的合成,严重的铊中毒可导致为植物人。铊化合物对成人最小致死量(MLD)为12mg·kg-1;铊剂量大于8.8mg·kg-1便可致儿童死亡。鉴于铊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其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下属的IRPTC列为有毒化学与人体非必需金属及其化合物。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规定工业排放水中铊不超过0.14mg·L-1,生活饮用水中铊不超过2μg·L-1,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了铊的含量最高为0.1μg·L-1,高效除铊剂已成为水处理药剂的发展方向。
目前普遍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废水中铊。具体操作方法为通过加碱调节pH值,利用臭氧、高锰酸钾、双氧水等氧化剂,将一价铊(Tl+)氧化成三价铊(Tl3+),然后通过絮凝、沉淀或吸附进行去除。但这些技术存在加药量大,处理成本高,处理工艺复杂,有二次污染等缺点。
今年,CN111186886A公开了一种从工业废水中去除并回收铊的方法,将涂覆有普鲁士蓝、导电材料、粘结材料和造孔剂的工作电极置于含有铊的废水中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阳极,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废水中的铊离子嵌入到阴极中形成含铊普鲁士蓝的工作电极,进而将废水中的铊去除;将含铊普鲁士蓝的工作电极置于酸性电解液中进行电解,铊从普鲁士蓝分子空位中脱出,释放到酸性电解液中获得富铊溶液,实现了铊的回收。但该方法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废水/污水的处理。
综上所述,急需开发一种高效除铊剂,并通过改进其制备方法,提高除铊剂对废水/污水中铊的去除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便于规模化生产的纳米复合除铊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纳米复合除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生长Fe3O4纳米粒子的纳米载体悬浮液;
2)溶解普鲁士蓝合成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德创永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德创永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2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