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陶瓷电容器以及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7013.0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4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筑摩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4/30 | 分类号: | H01G4/30;H01G4/12;H01G4/002;H01G2/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慧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陶瓷 电容器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由与内插器的接触引起的向电容器主体的应力集中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以及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主体(1A),具有交替层叠了电介质层(14)和内部电极层(15)的层叠体(2)、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层叠体(2)的两个端面并与所述内部电极层(15)连接的外部电极(3);内插器(4),配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1A)的基板安装侧面(AC2);和绝缘树脂膜(50),配置在所述内插器(4)中的与所述基板安装侧面(AC2)对置的电容器对置面(AI)和所述基板安装侧面(AC2)之间的间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陶瓷电容器以及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大电容且小型的层叠陶瓷电容器。这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具有交替堆叠了作为介电常数比较高的强电介质材料的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的内层部。
而且,在该内层部的上部和下部配置作为外层部的电介质层从而形成长方体状的层叠体,并在层叠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面设置外部电极从而形成电容器主体。
进而,为了抑制所谓的“鸣叫”的产生,已知有具备内插器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参照专利文献1),该内插器配置在电容器主体中的向基板安装的一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98990号公报
但是,若在安装有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基板施加弯曲等所引起的应变(stress),则内插器的端部会按压电容器主体,应力集中于接触部,有可能在电容器主体产生裂缝。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由与内插器的接触引起的向电容器主体的应力集中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以及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电容器主体,具有交替层叠了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层的层叠体、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层叠体的两个端面并与所述内部电极层连接的外部电极;内插器,间隔开地配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基板安装侧面;和绝缘树脂膜,配置在所述内插器中的与所述基板安装侧面对置的电容器对置面和所述基板安装侧面之间的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降低由与内插器的接触引起的向电容器主体的应力集中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以及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的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的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层叠陶瓷电容器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电容器主体制造工序S1的图。
图6是说明内插器配置工序S2和绝缘树脂膜形成工序S3的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陶瓷电容器200的剖视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陶瓷电容器300的剖视图。
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层叠陶瓷电容器400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AS 层叠体主面;
BS 层叠体侧面;
CS 层叠体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7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