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表附接单元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9186.6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1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钱成;张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45 | 分类号: | A61B5/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表 单元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体表附接单元及其装配方法,体表附接单元包括外壳、以及附接到外壳上的传感器电极和针组件,所述针组件被配置为将传感器电极的体内部分导引入宿主皮下,还包括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在传感器电极和针组件被辐射灭菌之后被安装到外壳中,所述传感器电极电性连接到电子部件上。本发明能够避免在对传感器电极进行辐射灭菌时危害到电子部件,且体表附接单元的体积更加小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表附接单元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生理性的疾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需要实时地对宿主的某些生理参数进行监测,以能更好的跟踪治疗。比如糖尿病,需要对宿主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准确的血糖自我监测,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关键,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指血血糖仪,患者需要自行采集手指末梢血来测量该时刻的血糖水平。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无法获知两次测量之间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患者可能会遗漏血糖峰值和谷值,从而引起一些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二、每日多次的指尖穿刺采血,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楚。为克服上述缺陷,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连续监测患者血糖的方法,方便患者实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并据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针对上述需求,技术人员开发了可以植入皮下组织进行持续监测皮下血糖的持续血糖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植入器将体表附接单元敷贴到宿主皮肤表面,附接到体表附接单元上的传感器电极随之被刺入皮下组织,传感器电极在患者的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时会形成电信号,通过电子部件将电信号转换为血糖读数,并每隔1~5分钟将血糖读数传输到无线接收器上,在无线接收器上显示相应的血糖数据以及形成图谱,供患者及医生参考。
现有的持续血糖监测系统通过将传感器电极采用预连接的方式附接到体表附接单元上并与体表附接单元上的电子部件预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体表附接单元在对传感器电极进行辐射灭菌时容易危害到电子部件。此外,目前普遍将电子部件布置在一块PCB板上,这种布置方式导致现有的体表附接单元体积较大,影响佩戴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体表附接单元及其装配方法,能够避免在对传感器电极进行辐射灭菌时危害到电子部件,且体表附接单元的体积更加小巧。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表附接单元,包括外壳、以及附接到外壳上的传感器电极和针组件,所述针组件被配置为将传感器电极的体内部分导引入宿主皮下,还包括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在传感器电极和针组件被辐射灭菌之后被安装到外壳中,所述传感器电极电性连接到电子部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体外部分附接到下壳体的上表面上,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体内部分伸出下壳体的下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体外部分经第一导电部粘贴在下壳体的上表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两个第一导电构件,所述传感器电极包括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与参比电极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与工作电极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包括粘贴在下壳体的上表面上的双面背胶的导电布和粘贴在导电布上的导电泡棉,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体外部分被定位在导电布和导电泡棉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层叠配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至少部分配置在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上的传感器电子器件,所述第一部分叠加在传感器电极的体外部分上并与传感器电极的体外部分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电极信号输入端子,所述第一部分经电极信号输入端子与传感器电极的体外部分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9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