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实车行驶工况下的悬架系统加载系统和加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41184.9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4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坤;邓峰;刘方;何一明;张浩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G01M7/02;G06F30/1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梅辰;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车行 工况 悬架 系统 加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系统实验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模拟实车行驶工况下的悬架系统加载系统和加载方法。包括,支撑模块,支撑悬架系统,并维持该悬架系统保持在轮胎安装时的姿态;扭矩施加模块,对悬架系统施加扭矩模拟车辆实际行驶时不同车速下悬架系统受到的扭矩;激振模块,对悬架系统施加X向、Y向或是Z向的激励;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施加了激励后的悬架系统X向、Y向和Z向的振动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汽车在实际行驶工况下的不同方向的悬架系统传递函数。本发明能够准确将悬架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真实的车辆使用工况对应起来,对于悬架系统的测试和振动噪声测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系统实验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模拟实车行驶工况下的悬架系统加载系统和加载方法。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振动传递函数试验是汽车开发试验中的一个重要试验。在目前汽车电动化发展的趋势下,发动机声源取消后,汽车路噪问题更加突出。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不平整激励车轮,力通过悬架系统传递到车身,并引起车内结构振动,产生路噪问题,所以悬架系统是路噪关键的传递路径,很大程度上影响汽车路噪水平。在悬架系统开发的前期设计阶段,进行悬架系统传递函数测试,可以推定悬架系统及各零部件对NVH性能指标的贡献率,解决路噪等与悬架系统相关的NVH问题。目前进行悬架系统传递函数试验方法一般是汽车自由停放在立柱式举升机上,再由轮心到车身的悬架系统传递路径上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在轮心激励,得到悬架系统各个传递路径上的传递函数。
如专利号为“CN112924198A”的名为“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模拟路试的加载系统及试验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加载系统,该加载系统包括倾角调节组件、车重加载组件、转角调节组件、垂直载荷加载组件,可模拟施加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底盘所受的各种载荷,保证了模拟试验结果与实车试车场检测的结果的一致性;试验设备还包括悬架组件、加速扭矩组件和转鼓组件,能够同时测试车轮及悬架等汽车底盘件的疲劳耐久性能,试验结果与试车场试验的结果一致性高,并具有通配性,可以安装并测试多种车型的车轮和悬架系统的疲劳耐久性能,缩短了整车的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但是该系统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该系统是对单独的悬架组件进行测试,悬架组件是脱离车身的,这种测试获得的结果实际上只能反映悬架组件在没安装到车身上时的情况,但是对于实际应用时即在悬架组件安装到车身上的具体情况并不能对应起来,只能是在悬架组件开发前期进行试验,无法真实且准确的反映悬架组件在汽车上的使用状况。另外,该试验方法在测试悬架组件时,是将轮胎安装在悬架组件上进行一起测试的,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悬架系统会随着车轮的转动受到扭转的力,悬架系统中的橡胶衬套部件受到挤压导致变形,悬架系统发生扭转变形且橡胶衬套传递率发生变化,轮胎实际上会对悬架系统的一些激励或是振动产生吸收和传导的作用,这样测试出来的结果实际上是悬架系统加上轮胎的传递函数,无法真实的得到悬架系统的传递函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拟实车行驶工况下的悬架系统加载系统和加载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实车行驶工况下的悬架系统加载系统,包括,
支撑模块,用于支撑安装在车身上的已拆除轮胎的悬架系统,并维持该悬架系统保持在轮胎安装时的姿态;
扭矩施加模块,用于对悬架系统施加扭矩模拟车辆实际行驶时不同车速下悬架系统受到的扭矩;
激振模块,用于对悬架系统施加X向、Y向或是Z向的激励;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施加了激励后的悬架系统X向、Y向和Z向的振动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汽车在实际行驶工况下的不同方向的悬架系统传递函数。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模块包括,
台架,用于支撑安装在车身上且拆除了轮胎的悬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11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