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其MAF传感器的标定值验证方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4660.2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冬雪;潘伟;陈岩;亓斌;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F02D4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笑雨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系统 及其 maf 传感器 标定 验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其MAF传感器的标定值验证方法、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MAF传感器与BPS传感器的采样工况差异特征,采样工况差异特征根据MAF传感器及BPS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确定;对采样工况差异特征进行差异化消除处理;获取至少一个油门开度下MAF传感器的第一采样值和BPS传感器的第二采样值;根据第一采样值和第二采样值判断MAF传感器的标定值是否准确。本发明通过消除MAF传感器与BPS传感器的采样工况差异,基于同样工况下的采样数据比较,对MAF传感器的标定值进行验证,实现MAF标定值实车验证,操作方便,节省校验成本,避免MAF标定值不准导致的动力不足限扭的问题,提高动力系统可靠性,改善整车驱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制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其MAF传感器的标定值验证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是一种将柴油机或者汽油机产生的废气的一部分送回气缸的技术,减少NOx的生成量。
现有的国六发动机EGR技术路线,通常采用MAF(Mass Air Flow,空气质量流量)或者Venturi(文丘里流量)方式测量新鲜进气量。其中,MAF方式的特点在于,“传感器(管路)与标定数据绑定,一管一标”,即同一台发动机,即使更换了不同批次的整车进气管路,也需要修改MAF的标定量。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发动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无法对MAF的标定值进行有效性检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MAF标定不准会导致车辆动力不足、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柴油颗粒捕捉再生器)过载故障频发,影响动力系统可靠性和整车驱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及其MAF传感器的标定值验证方法、装置,以实现实车验证MAF标定值的准确性,操作方便,提高动力系统运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AF传感器的标定值验证方法,包括:获取MAF传感器与BPS传感器的采样工况差异特征,所述采样工况差异特征根据所述MAF传感器及所述BPS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确定;对所述采样工况差异特征进行差异化消除处理;获取至少一个油门开度下所述MAF传感器的第一采样值和所述BPS传感器的第二采样值;根据所述第一采样值和所述第二采样值判断所述MAF传感器的标定值是否准确。
可选地,所述采样工况差异特征包括:进气节流阀开度和EGR阀开度。
可选地,对所述采样工况差异特征进行差异化消除处理,包括:对进气节流阀下发第一预设开度调节指令,所述第一预设开度调节指令用于控制所述进气节流阀的阀门开度为100%;对EGR阀下发第二预设开度调节指令,所述第二预设开度调节指令用于控制所述EGR阀的阀门开度为0。
可选地,所述采样工况差异特征还包括:空气储气罐的储气量。
可选地,对所述采样工况差异特征进行差异化消除处理,包括:控制车辆原地运行预设运行时间,以使空气储气罐的储气量达到预设上限阈值;其中,所述预设运行时间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空气储气罐的储气量达到预设上限阈值所需的时间。
可选地,获取至少一个油门开度下所述MAF传感器的第一采样值和所述BPS传感器的第二采样值,包括:对油门踏板下发多个油门开度调节指令,控制所述油门踏板的油门开度按照预设步长从0依次增加至100%;获取发动机在任一油门开度下的空车运行时间;判断空车运行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长;在空车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长之后,读取所述MAF传感器的第一采样值和所述BPS传感器的第二采样值。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采样值和所述第二采样值判断所述MAF传感器的标定值是否准确,包括:根据任一油门开度下的所述第一采样值和所述第二采样值计算流量偏差百分比;对所述流量偏差百分比与预设偏差比例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MAF传感器的标定值是否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46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