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驾驶员非正常驾驶状态的提醒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2703.1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2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白彦梅;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50/14;B60W5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静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员 正常 驾驶 状态 提醒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驾驶员非正常驾驶状态的提醒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驾驶员的当前面部信息,并检测方向盘与驾驶员之间的操作关系;根据当前面部信息和操作关系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非正常驾驶状态;以及在驾驶员处于非正常驾驶状态时,控制汽车的至少一个视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听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触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嗅觉提醒装置对驾驶员进行多维度危险提醒。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监测的准确度较低,且对驾驶员的提醒方式单一、效果较差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驾驶员非正常驾驶状态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各大车企和行业相关零部件公司,纷纷推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功能。随着汽车的普及,一方面交通状况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驾驶等情况,驾驶员在这种状态下难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状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对驾驶员驾驶状态的监控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搭载有驾驶状态监测功能的电动汽车,只能通过采集驾驶员的面部和眼睛信息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监测,对驾驶员的状态监测不够准确,易造成误判,且在驾驶状态监测功能监测到驾驶员处于非正常驾驶状态时,后续的提醒、处理措施大多为语音或蜂鸣器警报,效果单一,且无法应对紧急情况,亟需改善。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驾驶员非正常驾驶状态的提醒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监测的准确度较低,且对驾驶员的提醒方式单一、效果较差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驾驶员非正常驾驶状态的提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驾驶员的当前面部信息,并检测方向盘与所述驾驶员之间的操作关系;根据所述当前面部信息和所述操作关系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非正常驾驶状态;以及在所述驾驶员处于所述非正常驾驶状态时,控制所述汽车的至少一个视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听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触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嗅觉提醒装置对所述驾驶员进行多维度危险提醒。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汽车的至少一个视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听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触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嗅觉提醒装置对所述驾驶员进行多维度危险提醒,包括:控制车载仪表显示危险标识;控制车载大屏显示危险提醒;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危险提醒模式;控制车载香氛系统发出提醒气味;控制车辆座椅执行提醒动作;控制车辆安全带执行收紧提醒动作。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前面部信息和所述操作关系识别所述非正常驾驶状态对应的当前危险等级;根据所述当前危险等级确定每个装置的目标提醒参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所述汽车的当前所处位置;根据所述当前所处位置和距离最近的休息区域生成导航信息或者行驶规划路径;向所述驾驶员推送所述导航信息,和/或控制所述汽车沿着所述行驶规划路径行驶至所述休息区域。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对所述驾驶员进行多维度危险提醒的持续时长;在所述持续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检测到所述驾驶员依然处于所述非正常驾驶状态时,以预设降速策略控制所述汽车减速,直至所述汽车停止行驶,并打开所述汽车的警示提醒灯光。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方向盘与所述驾驶员之间的操作关系,包括:采集所述方向盘的当前图像;根据所述当前图像提取至少一个关系特征,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关系特征确定所述操作关系。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驾驶员非正常驾驶状态的提醒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采集驾驶员的当前面部信息,并检测方向盘与所述驾驶员之间的操作关系;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面部信息和所述操作关系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非正常驾驶状态;以及提醒模块,用于在所述驾驶员处于所述非正常驾驶状态时,控制所述汽车的至少一个视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听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触觉提醒装置、至少一个嗅觉提醒装置对所述驾驶员进行多维度危险提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2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