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深地下室分区异步开挖交错拆换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0088.9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员子斌;吴东;王超峰;吴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2;E02D17/04;E02D5/24;E02D5/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魏法祥 |
地址: | 710016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分区 异步 开挖 交错 拆换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深地下室分区异步开挖交错拆换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施工咬合桩和钢管立柱桩;二、施工冠梁和第一道支撑梁;三、基坑分区;四、施工临时结构传力柱并拆除第三道支撑梁一;五、拆除第二道支撑梁一;六、拆除第一道支撑梁一和第三道支撑梁二;七、施工第一结构顶板并拆除第二道支撑梁二;八、逐层拆除第一基坑区内的钢管立柱桩并回填;九、拆除第一道支撑梁二;十、施工第二结构顶板;十一、逐层拆除第二基坑区内的钢管立柱桩并回填。本发明灵活选取钢管立柱桩作为分区钢管立柱桩,在每个分区钢管立柱桩旁侧施工一个临时结构传力柱,利用传力路径的受力平衡分层分段拆除支撑梁并构建结构板,提前完成一部分地下室主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深地下室分区异步开挖交错拆换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深地下室分区异步开挖交错拆换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体量增大,城市用地紧张,不可避免的导致现有超深地下室建设工程靠近城市地下轨道,超深地下室的施工对临近既有建筑会带来干扰,传统的拆换撑必须是一整层主体结构完成后,才可拆除内支撑,对于区域跨度大的基坑必须等待整层地下室主体结构,延误工期,或者利用固定位置的临时墙体将基坑分区,施工不够灵活;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超深地下室分区异步开挖交错拆换撑施工方法,分层分段,在基坑内灵活选取分区钢管立柱桩对基坑分区,只需将支撑梁受力路径传递完成,便可继续依次向上施工,提前完成一部分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非常有利于施工部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深地下室分区异步开挖交错拆换撑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在基坑区域内灵活的选取钢管立柱桩作为分区钢管立柱桩,并在每个分区钢管立柱桩旁侧施工一个临时结构传力柱,利用传力路径的受力平衡分层分段拆除支撑梁并构建结构板,保证基坑位移控制在预警范围之内,对周边建筑物及构筑物影响最小,提前完成一部分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非常有利于施工部署,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深地下室分区异步开挖交错拆换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地面施工咬合桩和钢管立柱桩:绕基坑区域外沿打设多个咬合桩,同时在基坑区域内打设多个钢管立柱桩,并在咬合桩和钢管立柱桩顶部预留空桩位置;
步骤二、施工冠梁和第一道支撑梁:在咬合桩顶部的空桩位置施工冠梁,利用第一道支撑梁将多个钢管立柱桩和多个咬合桩连接;
步骤三、基坑分区:多个钢管立柱桩中位于基坑内中部的一排钢管立柱桩将基坑分为第一基坑区和第二基坑区,该排钢管立柱桩包括多个分区钢管立柱桩,第一基坑区的施工快于第二基坑区的施工;
第一基坑区内分层进行基坑土方开挖、第二道支撑梁和第三道支撑梁位于第一基坑区内部分的支撑以及第一基础顶的施工;
第二基坑区内分层进行基坑土方开挖、第二道支撑梁和第三道支撑梁位于第二基坑区内部分的支撑;
第一道支撑梁被位于基坑内中部的一排钢管立柱桩分为第一道支撑梁一和第一道支撑梁二;
第二道支撑梁被位于基坑内中部的一排钢管立柱桩分为第二道支撑梁一和第二道支撑梁二;
第三道支撑梁被位于基坑内中部的一排钢管立柱桩分为第三道支撑梁一和第三道支撑梁二;
步骤四、施工临时结构传力柱并拆除第三道支撑梁一,过程如下:
步骤401、在分区钢管立柱桩的一侧设置临时结构传力柱,临时结构传力柱的高度高于第三道支撑梁二的高度;
步骤402、在临时结构传力柱上朝向第一基坑区一侧设置第三层传力梁,第三层传力梁的高度低于第三道支撑梁一的高度,在临时结构传力柱远离分区钢管立柱桩的一侧正对的第一咬合桩上设置第三结构外墙支撑短柱一,第三结构外墙支撑短柱一与第三层传力梁等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0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