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翼及提升二维翼型舵面控制效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1437.9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2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齐中阳;宗思宇;王廷奎;潘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3/14 | 分类号: | B64C3/14;B64C3/28;B64C9/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和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汪少华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翼 提升 二维 翼型舵面 控制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翼及提升二维翼型舵面控制效率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通过变形原对称翼型舵面为非对称翼型舵面,并且将非对称翼型舵面与主翼之间错位安装形成缝隙,利用缝隙效应,对舵面的上翼面流动进行干扰,使舵面产生的力矩增大,进而提升二维翼型舵面的控制效率。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优化实现了舵面控制效率的极大提升;飞行员控制过程中操作方便;控制装置利用飞机自身部件,无需引入大型动力能源等驱动设备,不增加飞机装载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翼舵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升二维翼型舵面控制效率的方法,以及对应的机翼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飞行器机动性能的不断提升,现代飞机对于飞机可操纵性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气动操纵力矩作为完成飞机操纵的重要参数,使得飞机气动操纵面的舵面效率在整个飞机飞行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是针对缺少尾翼结构的翼身融合体布局一类的飞机,往往需要舵面具有更大的气动操纵效率。然而气动操纵效率受到舵偏角的影响严重,随着舵偏角的增大,舵面的控制效率大幅降低。因此如何提高飞行控制效率是现代飞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通过改善舵面上的流动进而改善舵面效率是有效提升飞机操纵性能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舵面效率改善方案主要集中于在舵面前缘增加扰动片或吹气装置,进而改变舵面的上翼面流动特性以改善舵面的气动力特性。但因为需要引入其他装置,而额外增加飞机载重,因此有必要发展新型的舵面效率改善技术。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均未见通过舵面与主翼错位形成缝隙提高二维翼型舵面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翼及提升二维翼型舵面控制效率的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是通过变形原对称翼型舵面为非对称翼型舵面,非对称翼型舵面下,俯仰力矩系数的数值更大,可以提供更大的舵面控制效率,并且将非对称翼型舵面与主翼之间错位安装形成缝隙,利用缝隙效应,对舵面的上翼面流动进行干扰,即:利用主翼下翼面与舵面之间的缝隙,控制舵面上的分离流动,使舵面产生的力矩增大,提升二维翼型舵面的控制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翼,其包括主翼和舵面,其中:所述舵面的形状为非对称翼型;且所述舵面可向下并且向所述主翼的前缘方向平移、在所述主翼的下翼面与所述舵面之间形成缝隙。
一种提升二维翼型舵面控制效率的方法,其包括:
步骤一、确定原对称翼型舵面的舵面效率;
步骤二、用相等或更大舵面效率的非对称翼型舵面替换原对称翼型舵面;
步骤三、向下并且向主翼的前缘方向平移所述非对称翼型舵面,使其与所述主翼错位,产生错位缝隙,确定当前错位位置的舵面效率;
步骤四、重复所述步骤三,确定舵面效率最优的错位位置;
步骤五、当舵面控制效率无法达到控制需求时,改变舵面与主翼的相对位置,使舵面平移到所述最优的错位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简单的结构优化实现了舵面控制效率的极大提升;飞行员控制过程中操作方便;控制装置利用飞机自身部件,无需引入大型动力能源等驱动设备,不增加飞机装载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原始翼型和舵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变形舵面为非对称舵面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错位式非对称舵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原始翼型和非对称翼型在不同舵偏角下的俯仰力矩特性随迎角变化曲线;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原始翼型和错位式非对称舵面在不同舵偏角下的俯仰力矩特性随迎角变化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14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浴室台盆
- 下一篇:一种制备色谱用乙腈工作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