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透明可视区域的天线组件及电子产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5683.1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4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肖成博;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思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2;H01Q1/50;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锟剑恒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769 | 代理人: | 温玉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透明 可视 区域 天线 组件 电子产品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透明可视区域的天线组件及电子产品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生产出具备预设透明度的天线基础件;步骤S2,根据所述天线基础件设置相应的激光参数;步骤S3,根据线路图形,在所述天线基础件的外表面进行激光加工,获取与线路图形相对应的图形凹槽或粗化区域;步骤S4,对带有所述图形凹槽或粗化区域的天线基础件依次进行镀前处理和化镀处理,获取外表面化镀有金属镀层的天线组件;步骤S5,选择具备预设透明度的产品外壳;步骤S6,将所述天线组件组装至具备预设透明度的产品外壳中。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科技和工业设计的融合,为实现最小化遮挡产品外壳透视区域的效果,提供了更低难度的生产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增强透明可视区域的天线组件的制造方法,还进一步涉及增强透明可视区域的电子产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增强透明可视区域的电子产品包括了所述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通信设备往往是采用不透明的外壳进行制作,天线支架也是采用不透明的材料来实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导致用户的审美出现疲劳,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个性化设计需求带来了局限性。虽然,现在也有个别透明壳体的产品采用FPC天线,或内置的塑胶件天线,但是业界目前未见成功制作透明壳体的激光镭射天线件,所以这种产品会因为FPC天线和内置的塑胶件大面积遮挡透明壳体的透视区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消费者对于透明壳体产品的审美体验,而且,由于天线本身往往是封装在靠近壳体的位置里面,天线及其不透明的基础件往往内置于产品内部且面积较大,遮挡了较大的可视面积。因此,严重影响用户观察产品内涵,无法判断产品的制造质量,无法欣赏产品内部设计的美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包括内置支架等天线基础件,能够增强透明可视区域的天线组件的制造方法,使得制造出的天线线路能够最小化遮挡产品外壳的透视区域,客户在不开盖的情况下就可以观察产品内部状态,协助检查设计或制造装配的缺陷,同时体验透视性的工业设计的美感。本发明旨在高效地满足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需求,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加工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的生产制造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供相应的增强透明可视区域的电子产品的制造方法。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透明可视区域的天线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生产出具备预设透明度的天线基础件;
步骤S2,根据所述天线基础件设置相应的激光加工天线的激光参数;
步骤S3,根据预先设计的线路图形,在所述天线基础件的外表面加工区域按照所述激光参数进行激光加工,获取与所述线路图形相对应的图形凹槽或粗化区域;
步骤S4,对带有所述图形凹槽或粗化区域的天线基础件依次进行镀前处理和化镀处理,获取外表面化镀有金属镀层的天线组件;
步骤S5,选择具备预设透明度的产品外壳;
步骤S6,将天线组件组装至具备预设透明度的产品外壳中。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2中,预先针对具备预设透明度的天线基础件的各种材料进行激光加工测试和分析,并将所述天线基础件的材料、激光参数以及切割深度之间的关系保存为激光参数对应表;在后续激光加工过程中,通过输入所述天线基础件的材料数据和线路图形,通过查询所述激光参数对应表获取对应的激光参数;所述激光参数包括激光波长、激光功率、激光频率、激光切割深度、填充间距、激光加工速度以及激光加工次数。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具备预设透明度的天线基础件包括透明天线基础件或准透明天线基础件,当所述天线基础件为透明天线基础件时,采用第一能量范围的激光实现激光加工;当所述天线基础件为准透明天线基础件时采用第二能量范围的激光实现激光加工;所述第一能量范围中的最小能量大于所述第二能量范围中的最大能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思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思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5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