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递送siRNA的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70812.6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4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李龙;吴志颖;张跃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6;A61K47/12;A61K47/02;A61K31/352;A61K48/00;A61P35/00;B82Y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伊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5 | 代理人: | 罗莎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递送 sirna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递送siRNA的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siRNA载药纳米粒由Znsupgt;2+/supgt;、槲皮素、siRNA和苯硼酸‑透明质酸共轭物通过自组装形成,Znsupgt;2+/supgt;与槲皮素络合后包载siRNA形成载药内核,再由苯硼酸‑透明质酸共轭物包裹载药内核组装成高效递送siRNA的载药纳米粒。本发明的载药纳米粒通过Znsupgt;2+/supgt;与槲皮素及siRNA的配位络合作用形成一种新型“以药载药”内核,并以苯硼酸基团修饰的HA作为外壳,构建双重酸敏感型联合载药纳米粒,可以实现靶向SIRT1的基因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共递送和协同治疗;同时该载药纳米粒包含磷酸锌配位键和苯硼酸酯键双重酸敏官能团,在胞内溶酶体酸性环境中迅速断裂,使载体有效解散,并诱发溶酶体内渗透压升高以促进药物的高效递送与释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递送siRNA的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膀胱癌是常见的肿瘤恶性。据2018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仅在美国其新发病例大约7.7万,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膀胱癌高昂的治疗费用及其高死亡率已成为全球严重的社会问题。辅助化疗可以降低癌症复发率,预防或延缓癌症的进展,然而,常规的化疗手段缺乏靶向性,所产生的严重的毒副作用极大的降低了患者顺应性和生存质量;相比而言,联合用药可降低明显降低单一药物的给药剂量,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已成为抗肿瘤化疗的研究热点。
我们研究发现,Sirtuin 1(去乙酰化酶1,SIRT1)在膀胱癌细胞中过表达,Sirtuin1与葡萄糖转运关键蛋白GLUT1表达正向相关,且Sirtuin 1的过表达可促进GLUT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诱导肿瘤的糖代谢活跃而促肿瘤增殖;与之相反,SIRT1抑制剂则可降低GLUT1的表达,进而降低肿瘤细胞的糖摄取,诱导细胞凋亡。为此,我们创新性地提出SIRT1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新机制,即通过干扰GLUT1表达,实现对肿瘤的调控。基因药物是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可在基因水平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实现靶点的沉默效应。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基因药物可特异性抑制肿瘤而无明显毒副反应,然而,siRNA在体内稳定性、靶向性及细胞摄能力差,其在体内的输送需依赖递送载体。
槲皮素(Quercetin)是从豆科植物有效成分芦丁中提取的疏水性黄酮类化合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TKs inhibitors)。研究表明,槲皮素可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介导的机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分泌,从而限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Twist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显著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专利CN112353950A公开了一种“以药载药”的siRNA纳米递送系统,利用槲皮素与siRNA通过π-π键、亲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自组装形成纳米药物,以期实现槲皮素与siRNA协同作用于肿瘤细胞,但是所述siRNA纳米递送系统存在明显缺陷:1)仅通过槲皮素包载siRNA的稳定性不高,在人体转运过程中容易裂解,递送效率不高;2)槲皮素与siRNA形成的纳米系统在被细胞摄入后,细胞中的溶酶体能够清除外源性大分子物质,同时溶酶体中富含的核酸酶对于进入细胞内的siRNA具有高效消化分解作用,会导致该纳米递送系统难以突破细胞自身的防御属性,也就难以进一步作用于抑制肿瘤细胞;3)该纳米递送系统不具有肿瘤靶向功能,不能实现对于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递送siRNA的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目的是构建一种高效递送siRNA的纳米粒子,既可以在人体中实现稳定转运,又能靶向目标肿瘤细胞,并且还可以突破细胞的溶酶体防御体系,最终实现对于肿瘤细胞的联合抑制,在膀胱癌基因药物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0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