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1817.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吴非;邓志华;王青松;施兆旺;张琦;王雨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18 | 分类号: | E05B83/18;E05B81/06;E05B81/32;E05B8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恒静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锁 电动 开启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座板和电机,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卡板和棘爪,所述电机上装配有蜗杆,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一侧啮合一齿轮,所述齿轮上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凸台,分别为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棘爪包括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对应的下端面以及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左端面,所述上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配合联动,同时所述卡板与所述左端面配合联动,本发明的汽车背门锁电动开启结构主要采用棘爪和齿轮的配合联动即可实现电动开启,整体设计简单,零件少,成本低;本发明所述的汽车背门锁电动开启方法原理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主对汽车尾门智能化需要越来越高,如电动尾门,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传统背门锁开启机构零件较多,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可靠性一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解决了目前传统背门锁电动开启结构复杂、零件较多、成本高以及可靠性一般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方面,本发明所述的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包括座板和电机,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卡板和棘爪,所述电机上装配有蜗杆,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一侧啮合一齿轮,所述齿轮上设置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凸台,分别为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棘爪包括上端面、与所述上端面对应的下端面以及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左端面,所述上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配合联动,同时所述卡板与所述左端面配合联动。
所述卡板通过第一铆钉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座板上,所述第一铆钉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座板上设置有下盖,所述连杆设置在卡板一侧,且所述连杆为楔形,其一端与所述下盖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卡接在支撑块上,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棘爪上。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凸块,所述凸块设置在靠近所述卡板一侧的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围绕所述凸块转动,并产生对应的回位力。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棘爪与座板之间通过一铆钉连接,所述铆钉的外周为支柱,所述支柱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围绕所述支撑块转动,并产生对应的回位力。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左端面上设置有楔形凸起,所述卡板置于所述棘爪的左侧,卡板的一端沿所述楔形凸起转动,实现卡板与棘爪的啮合或脱离。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齿轮通过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对称设置在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齿轮上。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汽车背门锁为全锁状态时,处于齿轮左侧的是第一凸台,处于齿轮右侧的是第二凸台,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第一凸台处,当所述齿轮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一凸台落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包括:
在所述齿轮转动使得所述第一凸台置于最低点处,所述第一凸台抵接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凹槽为U型槽,其包括左侧壁和与所述左侧壁对应的右侧壁,且所述右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斜坡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背门锁的电动开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汽车背门锁的初始状态为全锁,此时,卡板抵接在棘爪的楔形凸起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未经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1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