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健脾益肾化浊法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8471.7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3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允岭;金香兰;申伟;赵珈艺;魏竞竞;曾子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5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誉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26 | 代理人: | 曹翠翠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健脾益肾化浊法 防治 急性 卒中后 认知 障碍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健脾益肾化浊法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试验方法,涉及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技术领域,具体为健脾益肾化浊法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人员;S2、记录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试验人员的各项信息;S3、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人员的药物试验;S4、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试验人员药物结果的测评。该健脾益肾化浊法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试验方法,以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已构建的评估体系,开展健脾益肾化浊法治疗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明确疗效及可能的效应机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技术领域,具体为健脾益肾化浊法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认知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出现认知障碍的比例高达49%,且认知功能损伤症状持续存在,使得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升高,卒中后认知障碍成为目前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下国际卒中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干预的重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卒中事件触发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即可发生,需要早期识别、管理和干预。因此,把握卒中发生时间与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总结卒中后认知减退的临床特征和演变规律,建立诊疗标准,进行早期干预,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下降、提高认知水平、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而延缓痴呆发生,是临床科研工作当务之急。
目前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没有针对性的方案,提倡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综合干预。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参考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药物。现有证据支持可以作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药物有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等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等。其他药物包括尼莫地平、吡拉西坦、石杉碱甲等,临床获益待进一步证实。当前,药物治疗存在效果缺乏持续性,临床获益不大,长期服用副作用大等缺点,需要针对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取得了较好效果,临床上可见复方制剂、单味药、中成药等中药以及针刺等疗法。中医药在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有一定潜力及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认知功能损伤的进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申请人长期从事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并在多中心协作下收集了缺血性卒中患者3000例,总结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发现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以气虚、痰、阴虚、血瘀、火、阳虚为基本证候要素,病性虚实夹杂,以虚为主,主要涉及肾、脾、肝三脏。另一项大样本、多中心协作的临床研究共收集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缺血性卒中事件后21天内)331例,探讨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总结出气虚、痰、血瘀、火、阴虚、阳虚6个证候要素,分析结果得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为主,肾脾亏虚、痰瘀互结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出现认知障碍的重要病理因素。
综上,我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初起以气虚为主,脾肾亏虚、痰瘀互结可能是脑卒中急性期出现认知障碍的重要病理因素,故在早期治疗上可从肾、脾两脏出发,以益肾健脾、活血化浊为法,故此,提供健脾益肾化浊法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试验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健脾益肾化浊法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试验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健脾益肾化浊法防治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人员:按照标准纳入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人员的名单,根据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人员,并排除符合退出标准的人员;
S2、记录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试验人员的各项信息:确认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试验人员的名单,并记录各项信息,如个人信息和病史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8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