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压力雾化燃烧器的燃油雾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2724.6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绳以健;刘赫;刘雪强;刘毅;沈灿铎;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D11/10 | 分类号: | F23D11/10;F23D11/26;F23D11/36;F23D11/38;F23D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1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力 雾化 燃烧 燃油 装置 | ||
1.一种用于压力雾化燃烧器的燃油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流量控制阀(1)、气座(2)、挡板(3)、燃油座(4)和气动雾化喷嘴(5);
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1)第二端与气座(2)第一端对接形成密封;
所述燃油座(4)第一端设置有燃油腔(41);
所述挡板(3)安装在燃油腔(41)第一端,并与燃油腔(41)形成密封紧固;
所述气座(2)第二端与燃油座(4)第一端对接形成密封;
所述气动雾化喷嘴(5)插入到所述燃油座(4)第二端内并与燃油座(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力雾化燃烧器的燃油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1)包括阀座(11)、Y型密封圈(12)、阀芯(13)、弹簧(14)和螺纹座(15);
所述阀芯(13)安装在所述阀座(11)内;
所述Y型密封圈(12)套在阀芯(13)第一端;
所述阀芯(13)第二端与弹簧(14)第一端连接;
所述螺纹座(15)安装在所述阀座(11)第二端,并与阀座(11)形成密封;
所述弹簧(14)第二端套装在螺纹座(15)第一端;
所述阀座(11)第一端设置有油管接头(111),油管接头(111)中心开有阀座进油口(112),中部设置有阀座腔(113),侧壁开有阀座进气口(114),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座安装螺孔(115);
所述阀座进油口(112)、所述阀座进气口(114)与所述阀座腔(113)连通;
所述阀芯(13)第一端设置有限位齿(131),第二端设置有阀芯弹簧安装座(138),其外侧中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有Y型密封圈安装槽(133)、第一台阶(134)、阀芯气体流通槽(135)、第二台阶(137);
阀芯气体流通槽(135)的圆柱壁面上设置有阀芯进气口(136);
阀芯(13)中心设置有阀芯内部气道(139);
所述阀芯进气口(136)与阀芯内部气道(139)连通,阀芯内部气道(139)与所述阀芯(13)第一端不连通,与所述阀芯(13)第二端连通;
所述螺纹座(15)第一端设置有弹簧限位台(151),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螺柱(155),其外侧中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螺柱(153)及限位圆柱(154);
所述螺纹座(15)中心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阀出气口(152);
所述Y型密封圈(12)套装在所述Y型密封圈安装槽(133)上与所述Y型密封圈安装槽(133)形成过盈配合;
所述弹簧(14)第一端套装在所述阀芯弹簧安装座(138)第二端;
所述阀芯(13)第一端从所述阀座(11)第二端套入所述阀座(11),所述Y型密封圈(12)与所述阀座腔(113)形成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台阶(137)与所述阀座腔(113)形成过渡配合;
所述螺纹座(15)通过所述第一螺柱(153)安装在所述阀座(11)的第一螺纹座安装螺孔(115)第二端形成密封;
所述弹簧(14)第二端套装在弹簧限位台(151)第一端;
当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1)组装完成后,所述弹簧(14)成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台阶(137)宽度与阀座进气口(114)直径一致并可封住阀座进气口(114);
所述阀座腔(113)壁面、所述Y型密封圈(12)第一侧和所述阀芯(13)形成控制阀燃油密封腔(16);
所述阀座腔(113)壁面与所述Y型密封圈(12)第二侧和所述阀芯(13)形成控制阀气腔(17);
所述控制阀燃油密封腔(16)与控制阀气腔(17)不连通;
所述控制阀气腔(17)、所述阀芯进气口(136)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出气口(15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力雾化燃烧器的燃油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座(2)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座安装螺孔(21),第二端设置有中空气腔(22);
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1)通过所述第二螺柱(155)安装在所述第二螺纹座安装螺孔(21)中形成密封;
所述气腔(22)直径为气体流量控制阀出气口(152)直径的5~6倍,所述气腔(22)长度为直径的2~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27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