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97438.9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3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亮;白少华;赵海胜;路广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静态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4;B60L53/30;B60L53/60;E04H6/00;E04H6/4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识别 电动汽车 停车位 | ||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停车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包括停车位板、保护筒、充电桩、压力传感器、拍照识别摄像机、电机和充电桩保护装置,所述停车位板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保护筒固定于停车位板的一端;所述充电桩转动安装于保护筒的内部;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对称安装于停车位板顶部靠近保护筒的一端;所述充电桩保护装置安装于保护筒与充电桩、停车位板之间。此车位通过充电桩保护装置的设置,使得电动汽车在充电时能够被阻碍,在驾驶员完成充电桩的整理收回时能够电动汽车驶出,从而有利于避免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驾驶员未整理充电桩即驶离从而造成充电桩裸露,从而有利于避免外部会对充电桩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停车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清洁能源汽车的逐渐发展,使得电动汽车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在生活中使用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在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车载电源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公开了部分电动汽车停车位方面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68231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停车位,包括智能控制单元以及通过线路桥架与其电性连接的车位,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有线充电器,所述车位包括至少由部分LED灯围成的边框,所述边框内设置有智能地砖和无线充电板,所述智能地砖包括钢化玻璃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钢化玻璃板下方的光伏面板,所述智能地砖为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和/或所述车位供电。
现有技术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大都是通过与电动汽车的停车位配合的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对于一些露天设置的充电停车位,由于充电桩属于电力装置,充电完成后,无法提醒使用者对充电线和充电桩主体进行收纳保护,在雨水天气时存在雨水腐蚀造成充电桩损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避免充电桩由于外界因素损坏提出的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识别电动汽车停车位,包括停车位板、保护筒、充电桩、压力传感器、拍照识别摄像机、电机和充电桩保护装置,所述停车位板安装在地面上;所述保护筒固定于停车位板的一端;所述充电桩转动安装于保护筒的内部;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对称安装于停车位板顶部靠近保护筒的一端;所述拍照识别摄像机安装于保护筒朝向停车位板的一侧侧壁;所述电机安装于保护筒的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充电桩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压力传感器、拍照识别摄像机电性串联;所述充电桩保护装置安装于保护筒与充电桩、停车位板之间;
其中,在电动汽车充电后,充电桩保护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阻挡同时保护充电桩在线路整理完毕且复位后电动汽车才能够驶离。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安装筒、固定通电触头和第二安装筒,所述第一安装筒固定于充电桩的正面,所述第一安装筒的开口处插接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固定通电触头固定于充电桩的侧壁且位于第一安装筒的中心处,所述固定通电触头的外圈转动安装有环形充电触头,所述环形充电触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环形缠绕于环形充电触头的外圈,所述充电线的自由端贯穿第一安装筒的侧壁延伸出去后固定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挂接于充电桩的侧壁,所述第二安装筒插接安装于充电桩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筒内部的中心处固定有压力开关,所述环形充电触头与充电桩之间安装有自动收线机构,所述自动收线机构在充电完毕后能够自动转动对充电线进行收回,所述充电桩与停车位板之间安装有车辆停阻机构,所述车辆停阻机构在充电桩未整理完毕复位时对车辆进行阻碍使得车辆无法驶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静态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静态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74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