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玻璃化学减薄自动化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0665.2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3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张冲;夏宁;杨金发;蒋洋;陶立纲;张少波;彭程;李树立;张皓;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5/00 | 分类号: | C03C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4 | 代理人: | 马婕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玻璃 化学 自动化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玻璃化学减薄自动化生产工艺,包括,S1、将工件在第一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S2、将在第一减薄室减薄后的工件上下翻转180°;S3、将翻转后的工件在第二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S4、将在第二减薄室减薄后的工件在第三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所述工件包括待减薄玻璃。本发明所述工艺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较高成品率的同时,使得到的柔性玻璃厚度均匀性较好,保证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减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玻璃化学减薄自动化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OLED技术的成熟应用,对于显示屏用材料要求越来越紧迫,传统的柔性材料CPI在硬度、耐久性等方面不如脆性材料玻璃,并且CPI材料弯折后容易出现折痕印记,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CPI的应用,所以将传统的刚性玻璃柔性化成为急需。然而玻璃是脆性材料,只有在其厚度小于等于0.1mm时才表现出一定的柔性,所以柔性玻璃,是指厚度≤0.1mm的超薄玻璃。柔性是指玻璃非常柔韧,玻璃能够弯曲不破裂。相较于普通玻璃,柔性玻璃不仅具有玻璃的硬度、透明性、耐热性以及氧化和光照条件下稳定的机械和化学性能,还具有可弯曲,质轻,可加工性的特点。随着柔性显示器,柔性太阳能电池等一系列新产品的推出,柔性玻璃作为一种新型特种玻璃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柔性玻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一次成形法和二次成形法。一次成形法主要包含溢流下拉法、狭缝下拉法和浮法,二次成形法主要包含化学减薄法及再次拉引法。目前一次成型法的技术难点较多,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品率较低,特别是对于厚度小于0.05mm的玻璃,更难生产。目前市场上厚度小于0.05mm的柔性玻璃基本是采用化学减薄法生产的。化学减薄法是针对玻璃的网络结构,采用不同的减薄液对玻璃表面进行刻蚀以减薄玻璃厚度,达到柔性的目的。
然而,目前化学减薄法生产柔性玻璃多采用单室数次减薄,间隙式生产工艺,中间操作需要人工将玻璃取出来,环节多、时间长,并且减薄过程中更换减薄液时很不方便,不仅生产效率低、玻璃易破碎成品率低,生产出的柔性玻璃厚度的均匀性也难以保证。采用常规工艺同时将50块厚度0.25mm玻璃化学减薄至0.05mm,现有的减薄流程耗时约在5-6h,成品率仅为70-80%。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玻璃化学减薄自动化生产工艺。本发明所述工艺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较高成品率的同时,使得到的柔性玻璃厚度均匀性较好,保证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玻璃化学减薄自动化生产工艺,包括,S1、将工件在第一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S2、将在第一减薄室减薄后的工件上下翻转180°;S3、将翻转后的工件在第二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S4、将在第二减薄室减薄后的工件在第三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所述工件包括待减薄玻璃。
优选地,测量在第一减薄室减薄后待减薄玻璃的厚度,当厚度在目标厚度200%以内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优选地,测量待减薄玻璃上至少5个点的厚度。
优选地,测量在第二减薄室减薄后待减薄玻璃的厚度;当厚度与目标厚度相比,厚度差在10%范围内,进入第三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否则,重复步骤S1-S3或仅重复步骤S3;更优选地,测量待减薄玻璃上至少5个点的厚度,当每个点的厚度与目标厚度相比,厚度差均在5%范围内,进入第三减薄室进行化学减薄;否则重复步骤S1-S3或仅重复步骤S3。
本发明所述目标厚度是指待减薄玻璃最终拟减薄成的柔性玻璃的厚度;优选地,目标厚度为0.03-0.07mm。
优选地,采用激光测厚仪测量减薄后的待减薄玻璃的厚度;所述激光测厚仪分别设置在第一减薄室与第二减薄室之间以及第二减薄室与第三减薄室之间的独立区域内。
优选地,S2中,采用旋转装置将减薄后的工件上下翻转180°。
优选地,所述工件垂直放置在治具架上,由传送装置传送到各个减薄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0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