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去极化的标准时长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2626.6 | 申请日: | 202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8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2 | 分类号: | G01R31/3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合九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0 | 代理人: | 刘戈;柴艳波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去极化 标准时 确定 方法 系统 装置 设备 | ||
1.一种电池去极化的标准时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样本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特征信息;所述预设时长为所述样本电池发生欠压时刻向前回溯的时间长度;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在所述预设时长内的每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功率及许用放电功率;其中,所述许用放电功率为电池以恒定功率连续放电设定时长而不发生欠压的功率;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所述实际放电功率及所述许用放电功率,确定电池去极化的标准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在所述预设时长内的每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功率及许用放电功率,包括: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每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电流、电压、荷电状态及电池温度;
对所述电流和所述电压进行处理,得到每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所述实际放电功率;
在预置的电荷状态、电池温度及许用放电功率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与每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所述荷电状态及所述电池温度相对应的所述许用放电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特征信息、所述实际放电功率及所述许用放电功率,确定电池去极化的标准时长,包括:
针对多个所述样本电池中的每个样本电池,对所述每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所述实际放电功率及所述许用放电功率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样本电池完成去极化所用的去极时长;并基于所述去极时长及所述每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所述荷电状态及所述电池温度,确定所述样本电池去极化时对应的荷电状态区间及电池温度区间;
基于多个所述样本电池各自的所述去极时长、以及去极化时对应的所述荷电状态区间及所述电池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电池对应于预设的多个所述荷电状态区间及多个所述电池温度区间的完成去极化的标准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每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所述实际放电功率及所述许用放电功率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样本电池完成去极化所用的去极时长,包括;
设置用于表征所述去极时长的时长参数;
从所述样本电池欠压发生时刻开始逐次向前回溯,确定当前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所述实际放电功率是否小于所述许用放电功率;
若所述实际放电功率小于所述许用放电功率,将所述时长参数的值增加一;
若所述实际放电功率大于等于所述许用放电功率,确定所述时长参数的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所述时长参数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将当前时刻的所述时长参数的值作为所述样本电池完成去极化所用的去极时长;
若所述时长参数的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时长参数的值重置为初始值,以便后续继续执行确定下一时刻的所述样本电池对应的所述实际放电功率是否小于所述许用放电功率的操作,以确定所述样本电池完成去极化所用的去极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所述样本电池各自的所述去极时长、以及去极化时对应的所述荷电状态区间及所述电池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电池对应于预设的多个荷电状态区间及多个电池温度区间的完成去极化的标准时长,包括:
对多个所述样本电池各自的所述去极时长、以及所述去极化时对应的荷电状态区间及电池温度区间进行统计,得到所述预设的多个所述荷电状态区间及多个所述电池温度区间对应的所述去极时长的时长分布结果;
基于所述时长分布结果,确定是否存在所述预设的多个所述荷电状态区间及多个所述温度区间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荷电状态区间及至少一个第一电池温度区间对应多个所述去极时长的情况;
若存在,将多个所述去极时长中的最长时长,作为所述电池对应于该相应的所述荷电状态区间及所述电池温度区间的完成去极化的所述标准时长;
若不存在,直接将经统计得到的所述预设的多个所述荷电状态区间及多个所述电池温度区间对应的所述去极时长,作为所述电池对应于所述预设的多个所述荷电状态区间及多个所述电池温度区间的完成去极化的所述标准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26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