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15095.4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4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怀庆;胡露;裴运林;张伟强;林涛;吴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39/00 | 分类号: | C12P39/00;C12P19/04;C12P17/10;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二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菌种 发酵 制备 多糖 麦角 方法 | ||
1.一种通过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裂褶菌的发酵种子液和蕈菌的发酵种子液接种至共发酵培养基进行共发酵培养,得到含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发酵液;
所述蕈菌包括猴头菇、糙皮侧耳或松蕈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发酵培养基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组分组成:葡萄糖0.5-5%、胰蛋白胨0.5-3%、酵母浸膏0.1-3%、酵母抽提物0.1-0.5%、硫酸镁0.01-0.15%和磷酸二氢钾0.05-0.2%,余量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发酵培养基的pH为5.5-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褶菌的发酵种子液中菌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蕈菌的发酵种子液中菌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3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发酵培养基中,裂褶菌的发酵种子液的接种量为2-20 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发酵培养基中,蕈菌的发酵种子液的接种量为5-20 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发酵培养的具体步骤为:将裂褶菌的发酵种子液和蕈菌的发酵种子液接种至装有共发酵培养基的摇瓶中,置于恒温摇床中进行震荡培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震荡培养的温度为28-30℃,震荡培养的转速为100-150 r/min,震荡培养的时间为3-5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发酵培养后还包括超声和/或离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功率为400-1000 W,超声的时间为5-20 min。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的转速为8000-10000 r/min,离心的时间为5-10 min。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褶菌的发酵种子液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a)将裂褶菌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得到活化种子;
(b)将步骤(a)得到的活化种子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得到裂褶菌的发酵种子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活化培养的温度为24-26℃,活化培养的时间为2-5天。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菌种共发酵制备裂褶多糖和麦角硫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液体培养基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0.5-2%、酵母浸膏0.1-2%、硫酸镁0.01-0.15%和磷酸二氢钾0.05-0.2%,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50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