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及救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16615.3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8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明;孙墨林;黄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1 | 分类号: | B63C9/01;B64C39/02;B64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李宇翔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救生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及救生方法,包括,救生组件,救生组件具有救生基体,救生基体为U形结构,救生基体的内侧面上设有扣搭环,扣搭环横向和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纵向两个相邻的扣搭环上扣搭连接有第一弹性条的两端部,救生基体的内侧面上还设有若干个弹簧扣,两个弹簧扣上活动连接有第二弹性条的两端部,第二弹性条设有若干个,第二弹性条穿过第一弹性条,有利于实现落水人员与救生基体的紧密连接,避免因风浪或船舶下沉时形成的旋涡导致拿到救生组件的人员再次与救生组件分离,另一方面,在一个人获得救生组件后,其可以通过使用另外的第二弹性条来牵引自身附近的落水人员,扩大救援人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救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及救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船舶上均配有救生设备,以备在船舶遇难时,供乘客逃生使用,传统的救生设备一般都是救生衣、救生圈以及救生艇,在船舶遇难时,需要人为地将救生设备投放到水中,但当情况比较紧急时,人力投放救生设备会有很大的风险,并耽误救援时间。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船舶落水救生装置(CN108639278A)中,该装置能够在人不慎从船舶落入水中时迅速扔下救生圈,并且调节救生圈的位置救援落水人员,能够大大减少落水人员的危险,但该装置需要人为地操纵滑轮和滑竿来调动救生圈的位置,以保证落水人员能够被救起,只适合应用于极少数的人员落水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用救生方法,通过船舶、卫星和无人机之间的无线通信,来控制无人机执行搜救任务,具体为,通过无人机将船舶甲板上的救生组件投放到落水人员区域,以达到救援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通过在救生组件的救生基体上设置辅助救生件和推力组件的方式来提高人员被救生的几率和缩短救援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包括,无人机,无人机的底部设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的下方通过夹持杆件夹持有救生组件,救生组件具有救生基体,救生基体为U形结构,救生基体的U形结构开口端设有推力组件,救生基体的上部两侧设有辅助救生件,救生基体的内侧面上设有扣搭环,扣搭环横向和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纵向两个相邻的扣搭环上扣搭连接有第一弹性条的两端部,救生基体的内侧面上还设有若干个弹簧扣,两个弹簧扣上活动连接有第二弹性条的两端部,第二弹性条设有若干个,第二弹性条穿过第一弹性条;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的设置,有利于实现落水人员与救生基体的紧密连接,避免因风浪或船舶下沉时形成的旋涡导致拿到救生组件的人员再次与救生组件分离,另一方面,在一个人获得救生组件后,其可以通过使用另外的第二弹性条来牵引自身附近的落水人员,扩大救援人数;也可以多个救生组件通过第二弹性条互相连接,组成较大的团体,一方面可以共同抵挡风浪,另一方面可以更容易地被救援船队所发现;第一弹性条和第二弹性条设置在救生基体的内侧,也可以降低水面波浪在救生基体内侧面波动,从而起到消耗救生基体内侧面水体动能的效果,进而减少了人员的体能消耗,避免人员长时间的漂浮在水面上造成脱水的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6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