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1630.7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9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中;李秀杰;邱战国;胡淼;甄宇阳;孟甲元;邢群雁;高立诚;屠志平;安岩;马天宇;宋宏智;王海龙;安家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02 | 分类号: | B61K7/02;B61K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创世宏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93 | 代理人: | 王鹏鑫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减速器 结构 | ||
一种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车辆减速器的拉杆结构能够平动以带动曲拐结构定轴转动,用于改变曲拐结构的偏转角度,拉杆结构包括拉杆定位面,拉杆定位面配置成与曲拐结构定轴转动的转轴相平行;当曲拐结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车辆减速器处于制动状态,此时曲拐结构的偏转角度为第一偏角;当曲拐结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拉杆定位面配置成与曲拐定位面完全接触,以限定曲拐结构的偏转角度为第一偏角;其中,当曲拐结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曲拐定位面上任一点的速度与拉杆定位面上任一点的速度沿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位于相反的方向。能够显著提高曲拐结构的耐磨性,可以使得曲拐结构的偏转角度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减速器是铁路驼峰站场设置在溜放线路上的车辆减速设备。车辆减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动轨、制动钳和钢轨承座组件等组成的杠杆系统,以曲拐结构和滚轮为支点,将车辆的重力按正比转换为制动轨对车轮轮辋的侧向力,从而进行摩擦制动,调节车辆速度。工作过程中,钢轨承座会将基本轨抬升浮动,其工作原理使制动力与车辆重力成正比,因此称为浮轨重力式。车辆减速器可以在缓解状态和制动状态之间转换。当车辆减速器处于缓解状态时,此时制动轨的开口大于车辆轮辋宽度,不对通过的车辆进行摩擦制动。当车辆减速器处于制动状态时,此时制动轨的开口减小以夹住车轮,以对通过的车辆进行摩擦制动。
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曲拐定位面磨耗后易偏转过度而不解锁,造成减速器将车辆夹停而撞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车辆减速器的拉杆结构能够平动以带动曲拐结构定轴转动,用于改变曲拐结构的偏转角度,拉杆结构包括拉杆定位面,拉杆定位面配置成与曲拐结构定轴转动的转轴相平行;当曲拐结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车辆减速器处于制动状态,此时曲拐结构的偏转角度为第一偏角;当曲拐结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拉杆定位面配置成与曲拐结构的曲拐定位面完全接触,以限定曲拐结构的偏转角度为第一偏角;其中,当曲拐结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曲拐定位面上任一点的速度与拉杆定位面上任一点的速度沿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位于相反的方向。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曲拐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以及连接部,其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其中,拉杆结构驱动连接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连接部包括曲拐定位面。曲拐结构通过铰接结构与拉杆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当曲拐结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铰接结构与连接部位于预设平面的两侧;其中,预设平面配置成沿竖直方向且穿过转轴的平面。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中,定位过程水平位移较短,摩擦产生的功较小,定位面磨损小,能够显著提高曲拐结构的耐磨性,可以使得曲拐结构的偏转角度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从而延长车辆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和拉杆结构相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在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减速器的曲拐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减速器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减速器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1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