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代轮毂轴承内轴圈的磨削定位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2348.0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8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董绍江;赵兴新;詹振飞;孙世政;陈里里;韩兴波;肖勇;刘超;闫凯波;曾力;雷开印;包治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6 | 分类号: | B24B5/36;B24B5/35;B24B41/06;B24B47/12;B24B41/02;B24B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毅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8 | 代理人: | 袁敏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轴承 内轴圈 磨削 定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轴承套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代轮毂轴承内轴圈的磨削定位装置及方法;包括基座、夹持箱、第一转动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电动缸、安装座、第二转动组件、夹持座和第二夹持组件,启动第二夹持组件,对内轴圈的内侧壁进行抵持,从而对内轴圈的内侧壁进行夹紧,当对内轴圈的外侧磨削完成后,电动缸下降,使得内轴圈下降至第一夹持组件的输出端的高度,第二夹持组件停止夹持,启动第一夹持组件,对内轴圈的外侧壁进行夹持,从而对内轴圈的外侧壁进行夹紧,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内轴圈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进行夹持,加快磨削时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套圈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代轮毂轴承内轴圈的磨削定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轮毂轴承由连接到悬架上带法兰盘的外圈和连接到刹车盘和钢圈上带法兰盘的内轴圈相组成。第三代轮毂轴承的内轴圈为阶梯状的实体轴,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内轴圈的内壁和外壁进行磨削。而现有的内轴圈定位装置的结构一般较为简单,只能对内轴圈单一的内壁或者外壁进行定位,在对内轴圈进行磨削时往往需要两个定位装置分别对内轴圈进行夹持,导致磨削时的工作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代轮毂轴承内轴圈的磨削定位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内轴圈定位装置的结构一般较为简单,只能对内轴圈单一的内壁或者外壁进行定位,在对内轴圈进行磨削时往往需要两个定位装置分别对内轴圈进行夹持,导致磨削时的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代轮毂轴承内轴圈的磨削定位装置,所述三代轮毂轴承内轴圈的磨削定位装置包括基座、夹持箱、第一转动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电动缸、安装座、第二转动组件、夹持座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基座的一端与工作台拆卸连接,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夹持箱与所述第一凹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箱相对应,所述夹持箱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输出端与内轴圈的外侧壁相对应;
所述电动缸的安装端与所述夹持箱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夹持箱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夹持箱的圆心处,所述电动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电动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夹持座与所述第二凹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座相对应,所述夹持座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输出端与内轴圈的内侧壁相对应。
首先将待磨削的内轴圈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启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对内轴圈的内侧壁进行抵持,从而对内轴圈的内侧壁进行夹紧,然后启动所述电动缸上升,使得内轴圈远离所述基座,启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带动所述夹持座上的内轴圈旋转,从而对内轴圈的外侧壁进行磨削,当对内轴圈的外侧磨削完成后,所述电动缸下降,使得内轴圈下降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输出端的高度,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停止夹持,启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对内轴圈的外侧壁进行夹持,从而对内轴圈的外侧壁进行夹紧,最后启动所述电动缸继续下降,使得所述夹持座向靠近所述基座的方向移动,使得内轴圈的内侧壁无遮挡,进而对内轴圈的内侧壁进行磨削,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内轴圈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进行夹持,加快磨削时的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锥齿盘、三个卡爪、第一主动锥齿轮、两个第一传动锥齿轮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夹持箱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锥齿盘,所述第一锥齿盘的下方均匀设置有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和两个第一传动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盘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平面螺纹,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和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均与所述第一锥齿盘啮合,三个所述卡爪均与所述第一平面螺纹相啮合,每个所述卡爪均贯穿所述夹持箱,每个所述卡爪远离所述第一平面螺纹的一端均与内轴圈的外侧壁相对应,所述夹持箱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2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