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3534.6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9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郭飞;石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威百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5 | 代理人: | 周亮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板 自动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机架组件、流水线组件、探针测试组件、X/Y伺服模组和视觉组件,所述流水线组件、探针测试组件、X/Y伺服模组和视觉组件均设置在机架组件上。本发明通过各组件间的功能配合从而实现电路板检测的自动化,同时提高检测的生产效率,通过自动化设备使成品保证一致性,控制质量,降低损耗和成本。除此之外,本发明通过机械初定位结合相机精定位,实现对电路板的精确定位,进而实现对电路板检测的精确性。同时,本设备设置有顶盖和底门,并将探针测试组件设置为可拆卸式,从而方便后续对探针测试组件的检测和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路板的电路更趋向于迷你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目前,电路板生产后,需要对其功能、电阻等各项元件的导通进行检测,往往通过人工检测,由于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尺寸越来越小,线路越来越细、越来越密,靠传统的人工目视检测已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对电路板进行自动检测的设备大多都结构复杂,容易出现因电路板定位的不准确从而导致检测精度和效率都不高等问题。
如中国专利CN201822011506.9公开了一种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机体,机体设有检测结构、移动结构、摄取电路板图像信息的摄像结构以及控制结构。该专利能够自动完成对电路板的检测,并且在旋转部的作用下,实现对不同方向布置的元件均能进行检测,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但其仍存在检测设备结构相对复杂,且移动结构对电路板的初定位以及检测结构对电路板的检测均不够精准,从而容易产生检测结果错误。
又如中国专利CN201520531763.9公开了一种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机台、载具单元、多轴机械手以及CCD检测单元。该专利虽然能够实现同时对多个电路板的自动检测,但其设备结构复杂,该设备还仅局限于对微型PCBA的检测,同时在拍照读取每一电路板位置坐标数据时需依次进行,在待检测电路板数量多时,会大大减小检测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能够在实现电路板检测自动化的基础上提高检测效率和精确性,保证成品一致性,控制质量,降低损耗和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精确性不高和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机架组件、流水线组件、探针测试组件、X/Y伺服模组和视觉组件;所述X/Y伺服模组(4)设置在机架组件(1)顶部的上下端和右端;所述流水线组件(2)横向设置在机架组件(1)上,方向从左往右,穿过所述X/Y伺服模组(4);所述探针测试组件(3)可拆卸式设置在X/Y伺服模组(4)上;所述视觉组件(5)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探针测试组件(3)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X/Y伺服模组包括2个伺服X轴和1个伺服Y轴,所述伺服X轴横向设置在机架组件顶部的上下端,所述伺服Y轴设置在机架组件顶部的右端。
优选地,所述伺服X轴包括伺服X轴丝杆和伺服X轴电机,所述伺服Y轴包括伺服Y轴丝杆和伺服Y轴电机;所述伺服Y轴两端还设置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底部通过滑轮与伺服X轴连接,从而实现伺服Y轴在伺服X轴上的前后移动。
优选地,所述流水线组件包括顶升机构、流水线和挡停气缸;所述挡停气缸设置在流水线内侧,用于限定顶升机构的位置;所述顶升机构通过滑轮与流水线连接,实现其在流水线上的前后移动。
优选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定位板、顶升气缸、滑轨副、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与定位板通过滑轨副连接,右挡板与定位板通过顶升气缸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置在定位板上,用于将待检测电路板固定在定位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威百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威百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3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