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流连铸复合成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5323.6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9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华;雷宇;谢建新;姜雁斌;赵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金龙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0 | 分类号: | B22D11/00;B21B1/18;B21B1/46;B21C1/02;C21D8/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雍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连 复合 成形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包覆材料连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流连铸复合成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组装多流连铸模具装置,多流连铸模具装置包括熔化炉、复合炉和冷却装置,复合炉内设置有若干复合模具;S2:融化外层金属材料;S3:多流复合连铸,将芯材穿入复合模具内并牵引,将熔化后的外层金属材料引流至复合腔内;外层金属材料熔体沿进液孔进入复合模具内并包覆在芯材外周,经冷却后即得复合线坯;S4:将复合线坯进行拉拔或轧制;S5:对拉伸或轧制线材进行退火,得到成品复合线材。本发明实现了高速多流复合连铸,可同时实现多条复合线的加工,连铸速度快、设备能耗降低且复合线的芯材与外层金属包覆均匀,界面实现冶金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覆材料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流连铸复合成形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猛,铁路里程逐年增多,尤其是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能量巨大,电流可达KA以上,系统要保持安全运行,离不开可靠的电气接地连接,贯通地线就是一种用于铁路信号系统全线统一接地的电缆,它可以使大范围的铁路电气系统各个工作点接地电位基本保持一致,使系统设备接地安全可靠,消除了由于不同设备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电位不平衡电流,实现了对人员和设备的有效可靠防护。目前高铁沿线大量敷设贯通地线,信号机械室的地线、金属设施等与贯通地线的连通,保证电气设备与大地的良好连接。
贯通地线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包覆焊接工艺和无缝管套拉工艺。包覆焊接工艺由于存在焊缝,焊缝处组织和基体存在差别,在土壤中容易引起焊缝区域腐蚀,焊接质量不一致,使用过程中存在开裂情况,影响使用寿命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目前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为了解决焊缝的问题,国内部分企业尝试采用无缝管套拉拔工艺,通过预制超长黄铜合金管,将铜绞线穿设其中后,经多次拉拔和退火加工而成。这种工艺可以生产无缝型护套贯通地线,但是仍存在如下的问题:一、预制超长黄铜管难度较大,线材长度受限,成本高;二、套拉工艺流程不顺畅,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三、黄铜多道次空拉,成材率低;四、管材易发生开裂,质量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多流连铸复合成形工艺,以解决目前贯通地线套管拉拔工艺产品长度短、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流连铸复合成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组装多流连铸模具装置,多流连铸模具装置包括熔化炉、复合炉和冷却装置,复合炉内设置有若干复合模具,复合模具上设置有进液孔;
S2:融化外层金属材料,在熔化炉内融化外层金属材料;
S3:多流复合连铸,将芯材穿入复合模具内并牵引,将熔化后的外层金属材料引流至复合炉内;外层金属材料熔体沿进液孔进入复合模具内并包覆在芯材外周,经冷却后即得复合线坯;
S4:将复合线坯进行拉拔或轧制;
S5:对拉拔或轧制线材进行退火,得到成品复合线材。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方案中,在外层金属材料熔化后,将其导入复合炉的复合腔内,并沿进液孔溢流进入复合模具内,使外层金属材料包覆在芯材的周围,利用芯材自身的低温实现外层包覆金属的凝固,而后经过二次冷却降低外层金属材料的温度,实现彻底冷却,再经过拉拔或轧制、退火即得复合线。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复合腔内设置多个复合模具,能够同时实现多根复合线的同时生产,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此外,本技术方案中,外层金属材料是先流入复合腔,再溢流进入复合模具内的,这种溢流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外层金属材料包覆的均匀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外层金属材料包覆的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S1中,进液孔的高度为5-50mm,进液孔的宽度为复合模具外径的1/3-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金龙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金龙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53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