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笑内酯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5691.0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1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鲁向冉;于垚;王蓉蓉;贾鑫明;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10 | 分类号: | C07D493/10;C07D307/93;A61K31/506;A61K31/365;A61K31/443;A61P3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谢素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笑 内酯 衍生物 及其 药物 组合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笑内酯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含笑内酯衍生物为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或该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或前体化合物:其中,X选自砜基、亚砜基;Rsubgt;1/subgt;选自Csubgt;1/subgt;~Csubgt;10/subgt;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Csubgt;3/subgt;~Csubgt;10/subgt;的环烷基、Csubgt;6/subgt;~Csubgt;10/subgt;的芳基、Csubgt;4/subgt;~Csubgt;9/subgt;的杂芳基;其中烷基或芳基结构上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包括氢、Csubgt;1/subgt;~Csubgt;3/subgt;烷基、Csubgt;3/subgt;~Csubgt;6/subgt;环烷基、烷氧基、烯基、炔基、芳基、卤素、三氟甲基、脂肪胺基、芳香胺基、羧基、羟基、氰基、硝基;Y选自氧或单键。本发明的含笑内酯衍生物可靶向抑制中性粒细胞PD-L1表达,具有显著的抗真菌药效,且细胞毒性小,该小分子药物用于抗真菌免疫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笑内酯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由于艾滋病、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等原因,使免疫缺陷患者持续增多,真菌感染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其致死率超过 50%。最常见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属和曲霉菌属,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每年约有40万人次的念珠菌血源性感染,死亡率达45~75%;在免疫力低下和正常人群中,隐球菌感染导致的总死亡率约达8.7~33%,烟曲霉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率达20~70%。
目前临床上抗真菌感染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多烯类、唑类、棘白菌素类。多烯类是最古老的抗真菌药物,其代表药物两性霉素B通过靶向结合真菌细胞膜特有的麦角甾醇,形成浓度依赖性通道,导致离子和其它细胞成分外排从而杀死真菌。由于两性霉素B出现的真菌耐药性及严重的肾毒性使其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唑类代表药物氟康唑,通过靶向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Cyp51),干扰细胞中麦角甾醇的合成,并使毒性的甾醇产物在真菌细胞中积累,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与复制。由于唑类药物能够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产生药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棘白菌素类是21世纪初研发的一类抗真菌药,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β-(1,3)-D-葡聚糖的合成,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导致真菌细胞溶解死亡,该类药物对念珠菌为杀菌剂,对曲霉菌属于抑菌剂,对隐球菌和毛芽孢菌不起作用。目前传统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抑菌或杀菌治疗真菌感染,其固有的抑菌/杀菌作用机制不可避免地诱导真菌产生耐药性,加之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等问题,导致抗真菌药物未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因此,研发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新骨架抗真菌药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抗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寻找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发明人所在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白念株菌感染的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受到白念珠菌表面β-葡聚糖刺激使中性粒细胞PD-L1(Programmed cel ldeath 1ligand 1)高表达,而PD-L1表达上调会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使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在骨髓,不能到达外周血和感染脏器发挥对白念珠菌的清除作用。当采用PD-L1抗体治疗后,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脏器中性粒细胞增加,恢复了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见图1A,1B,2)。这一研究结果,使靶向抑制中性粒细胞PD-L1表达有望成为抗真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笑内酯衍生物,所述含笑内酯衍生物为具有式 (Ⅰ)结构的化合物或该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或前体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5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草酸硼酸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花型自然纤维提花织机棕框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