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座式单轨测量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8744.4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8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龙祥海;刘西昌;韦献强;钟家帅;樊伟;秦啟耀;方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5/12 | 分类号: | B61D15/12;E01B3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座式 单轨 测量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跨座式单轨测量车,包括:车体、测量系统、动力系统、轨道导向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车体为测量车的基础框架,用于承载测量系统、动力系统、轨道导向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测量系统设置于车体上,用于PC轨道梁的三维坐标测量;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行驶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用于驱动车体通过设置的走行轮滚动在PC轨道梁上;所述的轨道导向系统包括设于车体前端的前导向系统和和车体后端的后导向系统,本发明解决人员重复爬上轨道梁开展测量或检测工作的安全问题,确保人员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测量精度;为跨座式轨道工程提供一个多功能测量车平台,后期可扩展安装摄像头、三维地形扫描仪、裂纹探伤仪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座式轨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架梁后线型控制测量的测量车。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智能环保、适用性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线形控制是施工中的重点难点。轨道梁一般离地10米以上,跨度25~30米,梁宽仅为69公分。要测得轨道梁的线型,目前普遍采用全站仪在桥墩处架站,地面控制点定向,测量两轨道梁连接处中心坐标的方案。该方案存在的缺点有:
1、测量人员需要爬上整条线路中的每一座桥墩,架设棱镜,以测得梁连接处中心坐标。
2、无法测量轨道梁中间位置的轨面坐标,不能反映准确线形,若要测量中部坐标则需要采用轨道工程车或登高作业车等设备,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且工作效率较低。
3、一次架站,只能测量一至两跨轨道梁,效率较低。
4、测量过程中,轨道梁的中心位置为人工量取,存在一定偏差。
5、高空作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针对现有相关设备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测量车,解决人员重复爬上轨道梁开展测量或检测工作的安全问题,确保人员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测量精度;为跨座式轨道工程提供一个多功能测量车平台,后期可扩展安装摄像头、三维地形扫描仪、裂纹探伤仪等设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测量车,包括:车体、测量系统、动力系统、轨道导向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车体为测量车的基础框架,用于承载测量系统、动力系统、轨道导向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测量系统设置于车体上,用于PC轨道梁的三维坐标测量;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行驶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用于驱动车体通过设置的走行轮滚动在PC轨道梁上;所述的轨道导向系统包括设于车体前端的前导向系统和和车体后端的后导向系统,用于车体在PC轨道梁上的引导,同时缓冲行走的过程中的横向震动;所述的控制系统集成在电器柜内,包含供电模块、遥控/远程控制模块、动力控制模块、测试控制模块和状态指示模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测量系统包括棱镜调节系统和测量平台,棱镜调节系统设置在测量平台上,测量平台设置在车体上,测量平台设有接收天线,接收天线和遥控/远程控制模块连接;棱镜调节系统包括棱镜、可调节支撑杆、徕卡基座、自动安平基座、自动安平基座平台、联轴器、蜗轮蜗杆驱动机构,棱镜安装在可调节支撑杆上,可调节支撑杆通过徕卡基座紧扣在自动安平基座上,自动安平基座安装在自动安平基座平台上,自动安平基座平台通过联轴器与蜗轮蜗杆驱动机构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行驶动力系统设于车体上,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变速箱、差速器和传动轴,所述的走行轮包括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均由设于车体两侧的两个走行轮组成,传动轴和主动轮组的两个走行轮连接,将电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输到两个走行轮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制动系统包括液压制动系统和机械制动件,液压制动系统设置电磁阀,电磁阀和控制系统连接,液压制动系统驱动机械制动件对走行轮进行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87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