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及其转子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5112.0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5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林汝裕;朱殿烨;徐浩杰;孙新东;张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极氪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32 | 分类号: | H02K1/32;H02K9/19;H02K1/28;H02K1/2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尚广云;黄健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及其 转子 | ||
1.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转轴、油管以及铁芯;
所述油管插设在所述转轴的空腔内,所述油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油孔,所述油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端以及出油端,所述第一出油孔设置在所述油管的径向中心线上,且位于所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上;所述转轴的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连接;
所述转轴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以及两个第四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到所述转轴的径向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所述两个第四出油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两端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四出油孔分别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所述铁芯具备有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油通道分别从所述铁芯的两端沿着轴向方向贯穿所述铁芯,所述第一过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过油通道与所述第三出油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端与进油通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出油端与出油通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和/或,
所述转轴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轴承,两个所述第四出油口位于靠近所述轴承的外侧;和/或,
所述油管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出油孔;和/或,
所述转轴为焊接而成的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空腔的连接处设置为锥形腔体,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沿着所述空腔的轴心方向设置,所述锥形腔体的大尺寸端的直径与所述转轴的空腔的直径相同,所述锥形腔体的小尺寸端的直径与所述进油通道以及所述出油通道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左端板套装在所述转轴的左端,所述左端板的内端面设有左油槽,所述左油槽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孔与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进油口;所述左端板还设置有左出油通道,所述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位于所述左端板的内端面,所述左出油通道的出油口位于所述左端板的侧壁;
所述右端板套装在所述转轴的右端,所述右端板的内端面设有右油槽,所述右油槽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出油孔与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进油口;所述右端板还设置有右出油通道,所述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位于所述右端板的内端面,所述右出油通道的出油口位于所述右端板的侧壁;
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出油口与所述右出油通道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出油口与所述左出油通道的进油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沿所述转轴的径向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侧壁沿径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三出油孔;
多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和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三出油孔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交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在多个所述第三出油孔形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出油孔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油孔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一过油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三出油孔相同数量的第二过油通道;
所述左端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油孔相同数量的左油槽,每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均通过一个所述左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过油通道连接;
所述右端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油孔相同数量的左油槽,每个所述第三出油孔均通过一个所述右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过油通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左油槽沿所述左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右油槽沿所述右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和/或,
所述左端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左出油通道,多个所述左出油通道及多个所述左油槽沿所述左端板的周向交替布置;所述右端板设置有多个所述右出油通道,多个所述右出油通道及多个所述右油槽沿所述右端板的周向交替布置。
10.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极氪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极氪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51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