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控制方法、装置及强夯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2642.8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7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刚;谢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夯机不 脱钩 作业 自动 刹车 控制 方法 装置 强夯机 | ||
本发明涉及到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起升钢丝绳上的第一重力,获得起升钢丝绳是否承受夯锤的重力的第一判断结果;若起升钢丝绳不承受夯锤的重力,第一拉力的方向上产生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根据运动状态信息输出自动刹车信号,若起升钢丝绳承受夯锤的重力,则不输出自动刹车信号,重新获取起升钢丝绳上的第一重力;运动状态参数的产生通过向起升钢丝绳上施加第一拉力实现,第一拉力方向与第一重力方向垂直。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实现的装置,采用了上述的方法,本申请提供的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控制方法、装置及强夯机,能避免刹车过早、刹车延时或者刹车不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强夯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控制方法、装置及强夯机。
背景技术
强夯机是一种在建筑工程中对松土进行压实处理的机器。它是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强夯机在夯锤下落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有脱钩式和自由落钩式两种,其中脱钩式是在下落过程中夯锤通过脱钩装置脱离挂钩后单独下落,该方式相对简单,夯击能利用率高,但是由于需要重复挂钩,需要配备较多的操作人员,过多依靠人力导致整个夯击作业的工作效率降低。另外一种是不脱钩的方式,即下落过程中夯锤不与挂钩脱离而是带动整个钢丝绳机卷扬机构一起运动,该方式在夯锤落地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起进行下一次夯击,大大提高了夯击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配备数量,但是该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控制系统,特别是卷扬刹车的控制系统要求较高:过早制动存在发生空中制动、机毁人亡的重大隐患,过晚制动则存在钢丝绳多放、卷扬乱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控制方法,通过导绳装置与起升钢丝绳相接触,对起升钢丝绳的状态进行监控,根据起升钢丝绳的实时状态转变成连接件上固定位置的位移信息,再通过位移信息生成自动刹车的执行指令,进而避免刹车过早、刹车延时或者刹车不准确。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装置,应用了上述的控制方法,能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强夯机,应用了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装置,同样能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强夯机不脱钩作业自动刹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起升钢丝绳上的第一重力;
以第一重力是否分别对应强夯机姿态信息为判断条件,获得起升钢丝绳是否承受夯锤的重力的第一判断结果;
若第一判断结果表征起升钢丝绳不承受夯锤的重力,第一拉力的方向上产生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根据所述运动状态信息输出自动刹车信号,执行自动刹车;
若第一判断结果表征起升钢丝绳承受夯锤的重力,第一拉力的方向上无法产生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则不输出自动刹车信号,不执行自动刹车,再重新获取起升钢丝绳上的第一重力;
其中,第一拉力的方向上产生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的产生通过向起升钢丝绳上施加第一拉力实现,且第一拉力施力方向与第一重力的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在第一拉力的方向上产生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后,以第一拉力的方向上的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是否在相应的预设参数范围内为判断条件,获得第一拉力的方向上的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是否超差的第二判断结果;
若第二判断结果表征第一拉力的方向上的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超差,则输出自动刹车信号,执行自动刹车;
若第二判断结果表征第一拉力的方向上的质点的运动状态参数未超差,则不输出自动刹车信号,不执行自动刹车,再重新获取起升钢丝绳上的第一重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2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