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飞行汽车以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50292.X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3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袁一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4C15/02;B64D27/24;B64C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品慧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2 | 代理人: | 张晨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涵道 混合 动力装置 飞行 汽车 以及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涵道、内涵道以及利用压缩空气为工质的压缩推进系统,所述内涵道设置在外涵道内,所述外涵道与内涵道同轴设置;
所述外涵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处的外涵道内设置有电动风扇;
所述压缩空气通过内涵道进行释放,释放方向为内涵道进气端至出气端;
所述电动风扇包括导流静叶、电机、风扇毂和风扇叶片,所述导流静叶连接在外涵道上,所述电机连接在导流静叶上,所述电机包括驱动轴,所述电机驱动轴与风扇毂连接,所述风扇叶片设置在风扇毂上;所述风扇毂、驱动轴与外涵道、内涵道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静叶与内涵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静叶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静叶中至少有一为中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毂上设置有多个的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涵道由进气端至出气端包括外涵道外壁和外涵道内壁,所述外涵道外壁和外涵道内壁通过若干第一径向支撑件、若干第二径向支撑件连接,所述外涵道外壁与外涵道内壁之间为气流通道;
所述外涵道外壁包括外涵道收缩段、外涵道喉部、外涵道扩张段;
所述出气端上设置有外喷管矢量喷嘴;
所述内涵道包括内涵道收缩段、内涵道喉部、内涵道扩张段;
所述内涵道的末端上设置有内喷管矢量喷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还包括前中心体,所述前中心体为锥形,所述锥形的母线为直线或曲线;
所述前中心体通过导流静叶固定在外涵道外壁上,所述前中心体内部具有空间,所述电机设置在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推进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高压阀、高压空气罐、调节阀、导流器;所述空气压缩机位于风扇毂内;
所述空气压缩机、高压阀、高压空气罐、调节阀、导流器、内涵道依次连接并设置在外涵道内壁内。
8.一种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以及若干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涵道混合动力装置;
所述蓄电池为电动风扇、压缩推进系统供电,所述电动风扇反转时为蓄电池充电。
9.一种权利要求8所述飞行汽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运行状态,若为地面驾驶或在预设高度之下飞行,则优先采用电动风扇进行驱动;若在预设高度之上飞行,则优先采用压缩空气进行驱动;
运行过程中判断当前电动风扇提供的推力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采用电动风扇推进,若否或蓄电池电量低于阈值,则压缩推进系统释放压缩空气提供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02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