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及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1104.5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2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王珂;彭芙蓉;史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34 | 分类号: | B60P3/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顶棚 升降 机构 车顶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及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所述顶棚升降机构上下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汽车顶棚与车顶侧围之间,包括两个呈前后间隔设置的伸缩臂,每个伸缩臂均由一上转臂和下转臂组成,在每个下转臂的同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通槽,所述上转臂的下端可转动安装在下转臂上端,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卡在下转臂的通槽内;在两伸缩臂之间设有上连动件和下连动件,所述上连动件位于两个上转臂之间,左右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上转臂可转动连接;下连动件位于两下转臂之间,左右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下转臂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下连动件固定连接,并能够拉动下连动件前后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及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外出游玩、亲近大自然的用户群体增多,车辆也从传统的代步功能向多场景使用可变化的多功能空间转变,基于此,汽车顶棚可举升的车辆也日益增多。如申请号为201920437509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房车顶棚升降机构,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推杆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三电动推杆与第四电动推杆,所述车顶上方前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铰接座及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分别与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铰接,所述升降顶棚下表面前侧中部设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与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铰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三电动推杆的壳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第四电动推杆的壳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四电动推杆分别与房车顶棚升降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顶棚升降机构通过采用多个电动推杆的伸缩来实现与其铰接的顶棚升降,这种升降机构虽然结构稳固,但其整体造价高,且全部通过电动推杆来实现,若其中一个电动推杆出现故障,则会影响顶棚的升降,不便维修。另外,该升降机构在收折后整体高度较大,需占用较大的容置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收折空间小,且造价低的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及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顶棚升降机构,上下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汽车顶棚与车顶侧围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举升机构、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两个呈前后间隔设置的伸缩臂,每个伸缩臂均由一上转臂和下转臂组成,在每个下转臂的同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通槽,所述上转臂的下端可转动安装在下转臂上端,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卡在下转臂的通槽内;所述联动机构位于两伸缩臂之间,包括上连动件和下连动件,所述上连动件位于两个上转臂之间,左右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上转臂可转动连接,且上连动件与两上转臂的连接点到同侧上转臂的顶端之间的间距不同;下连动件位于两下转臂之间,左右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下转臂可转动连接,且下连动件与两下转臂连接点到同侧下转臂下端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驱动机构与下连动件固定连接,并能够拉动下连动件前后移动。这样,所设置的伸缩臂与联动机构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连杆机构,且每个连杆机构通过一个驱动机构与联动机构连接后,驱动联动机构中的下连动件前移或后退的方式推动两个伸缩臂转动,进而在伸缩臂的下转臂转动后,带动上转臂转动,实现连杆机构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顶棚上升或下降,整个机构通过一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结构简单,操作性更好,且造价低。连杆机构中,上转臂与下转臂之间、上连动件与上转臂之间、下连动件与下转臂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因此,在使用时,只需推动下连动件前移或后退后,就能够带动伸缩臂的升降,结构设置简单,且安装较为牢固。另外,所设置的下转臂上设置的通槽可在上转臂向下转动时,收折在通槽内,进而使得伸缩臂在收折后,略大于下转臂厚度,使得整个连杆机构在收折后高度较小。而上连动件连接处到同侧上转臂顶部之间间距不同后,使得几个转动点之间所构成的连杆机构更加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1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